因为大明日报上说了,今天是三级学校义务教育开学的日子,皇帝会去参加北京城社学开学典礼。
德胜门外用来犒赏三军的大广场外此刻已经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中间则是北京城十八座社学的九千名学生。
统一的社学服饰,显得很是朝气蓬勃。
正前方则是一座高达七八米的、铺着红毯的高台,背景则是用红绸遮盖的长宽都在两米往上的八块木板。
这一幕引得所有人都无比的好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乐突然响起,烟花在空中炸开,崇祯的銮驾进了广场,在所有人好奇的目光中,一身明黄色龙袍的崇祯除了出了玉辂,出现在众人面前。
两侧群臣在袁可立等人的带领下,齐齐朝着崇祯躬身行礼:“臣等恭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观礼的所有人都也都有学有样,同样都没有跪下,这是他们进入观礼广场的时候就被守卫军士告知的。
“诸位免礼!”
崇祯虚手一抬,沉声说了一句,而后大步踏上了高台。
“诸位学子、乡亲们,将大家伙儿聚在这里,目的很明确,就是因为社学开学了,这是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次,朕来给大家伙儿讲讲,同样的场景去前几年的讲武堂开学。”
“讲武堂的开办,朕说过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如今社学开办,朕思来想去,确定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不负青春,共赴盛宴’。”
话音刚落,一块块被红丝绸遮挡的木板露出了阵容,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不待他们仔细品味其中的意思,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今日朕将吾辈齐聚于此,非仅为章句之学,实为匡扶社稷、振兴华夏而来!”
“太祖说:‘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于是,在洪武十四年,国子监在鸡鸣山的南面重建,自此国子监给朝廷培养了无数人才,造福百姓。
自太祖开始,太祖、宣宗、英宗、代宗、宪宗五位皇帝对国子监师生的七道谕旨,横跨百年,刻碑记载,称之为‘五朝上谕碑’,表明了五位皇帝对教育的重视。
两百多年的发展,各种弊端显露,加上朕平定四方时所用之法,于是朕决意废除科举,令州县广设学堂,设立三级学校、多科并立的义务教育。”
“青春何为?”
“古人云: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今之学者,非独求功名,更需要穷理致知、经世务实、心系苍生。
穷理致知,如徐光启师从泰西利氏,融通中西,带领火器研究院研制出火种火器,帮助将士克敌制胜。
经世务实,如戚继光、俞大遒等自幼苦读兵书,终成抗倭名将;
心系苍生,效仿于谦、况钟、海瑞等人持正守廉,方为天地立心。”
穷理致知、经世务实、心系苍生三个词和诸多耳熟能详的大臣的名字,言简意赅的让所有人明白了什么青春时该做什么事儿,给他们立下了目标。
“何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