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后罩房,拿鸡毛掸子把屋里简单收拾收拾,被褥往炕上一扔,他就出了屋直奔院外。
此时已经过了中午,正是冬季最温暖的时候,他得赶在天黑前弄个炉子回来,要不然到了晚上非得冻坏不可,四九城的冬天,那可不是靠扛就能扛过去的。
原身的记忆帮了他大忙,对于接零活为生的原身来讲,四九城就没有没去过的地方。
坐上公交车,全程只要一毛钱(1961年7月5日实行,这里给提前了几个月)。
等到了和平门外的长甸庙会,这里此时已经人山人海,平日里舍不得花钱的人们这时候也舍得掏钱买东西了,按老四九城人的话来讲,出门在外要的就是个面子,丢啥也不能丢了脸面!
刘光天其实什么都不缺(后面会解释),但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人设很重要。
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焦圈...连吃带拿买了不少,还是这个年代的钱扛花,买这么多东西加一起才用了不到两块钱!
这还是他没有粮票溢价了不少呢。
至于钱哪来的?当然是遗产了,这个扛了两年大包的倒霉蛋给刘光天留下了35元巨款,要不然他还真就买不起东西。
走马观花的溜达了一圈,最后三找两找,总算在庙会的一角让他找到了一个头戴狗皮帽子,身穿呢子大衣的票贩子,不是他认出来了对方,而是这位送货上门。
刘光天身上就一件破烂棉袄,要不是他一直东张西望的,估计票贩子也不会主动上门询问,要不怎么说得亏这帮人能发财,这双招子看人真准。
“哥们,你咋知道我要买票?啥票都有?布票有吗?还有棉花票。”
票贩子脑袋扣在狗皮帽子里,脸上还裹一围脖,就露出两个眼睛,就这套打扮去“火影忍者”试炼里高低也得是个暗部级别。
这人嘿嘿一笑回道:“瞧您这话说的,打您出了小吃摊,就一直在左顾右看的,您这打扮又不像便衣,那就只能是出来寻摸票了,我说的对吧?
布票当然有,一块钱四尺,棉花票也有,但比较贵,我这还有鞋票,爷们儿您要是买的多,我还能给您打个折扣,就当交个朋友了。”
刘光天出来就是买这些东西的,身上的棉袄不光破,还一股子味道,这让喜欢干净的他早就受不了了。
见可以一次性搞齐,又在原身的记忆里回忆了一下价格,发现也就能贵上一成,想着大过年的人家也不容易,便直接掏钱买了二十尺布票,两张鞋票,还有不少棉花票。
至于其他票据就先算了,等初三街道办给他建立户口,就可以领到粮本,到时候去粮站买粮一斤棒子面才8分5,白面也才一毛多,虽然有定量,但也够他吃的。
其实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都无关紧要,但必须得有才不会让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