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进攻失利,吾古耐把重点放在了陆路进攻,又增加了军队,号称五百万。
刚开始中间的番国不想给他们让路,怕将来乌梁国战败,大祥帝国找他们算账,都被打怕了。
可乌梁国军队彪悍,所过之处,只要不配合,那就鸡犬不留。番国没办法,为了保全自己,干脆大开城门,只要别杀我们人就行。
方国的小王们见敌人大兵压境,向朝廷告急。朝廷兵力薄弱,加上战将老龄化,并没及时发兵。
宗青颁发了一道圣旨,调集三百个侯爷的军队,让他们每人出兵五千,加起来也是一百五十万军队。
可是侯爷们都各揣心腹事,面临前线的方国觉得自己恐怕要投入全部兵力,还要拿钱养活援军。
加上战争在自己的方国之内,恐怕会损失惨重。等战争结束了,不仅士兵拼没了,国家也被打烂了。
于是前线的十个小王开始败退,宁可让出方国,也不想让战争在自己的方国发生,避免方国被打烂。
十家小王带兵溃败,其他小王不干了,都怕自己的方国被打烂,不给败退下来的小王开城门,也不接收援军。
大祥帝国建国之时,宗刚也封了一批藩王,都是建国的有功之臣,他们手里有军队。虽然老王们都不在了,宗家一直允许他们的后代留在封地,这些藩王都感激宗家。
现在到了用人之时,藩王们抽调军队,组成了五十万大军,加上西北,东北和国内侯爷的军队,集结起来也将近两百万。
可是缺少主帅,各家王侯各自为政。
危难之际,海云调集了朝廷三十万军队,洪笙做先锋,决定去西北征讨。
听说海云挂帅,很多王侯都来投奔,一时间军威大震,两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西南前线。
可西南的方国不配合,虽说不敢拒绝海云入城,却以物资耗尽为由,不提供补给。
两百万军队,先别说人吃多少,将近三十万匹战马,就算一匹战马一天吃十斤草料,那就是每天三百万斤草料。
这么庞大的物资量,单靠后方支援怎么行?
吾古耐了解到大祥帝国军队的困境,也不急着进攻,一方面守着他们得到的那些方国,另一方面趁大祥帝国军队懈怠,一个一个的蚕食附近的方国。
无奈之下,海云决定垂直打开一条线,然后再分两侧收复失地。
这样做投入兵力较少,军备物资能及时供应。
可另外的问题来了,打通狭长地带,等于孤军深入,很容易被敌人包围。
这次和上次战役不同,上次是十几家番王,本来就人心不齐。这次是乌梁国一家的军队,人家为了备战,备足了物资。
加上沿途番国害怕,也都被迫支援乌梁国,海云想速战速决也不那么容易。
海云把作战计划发回朝里,宗青聚集大臣们商议。
当时的海玉蛟刚刚回来不久,因为学了些奇异的功夫,宗青很感兴趣,经常给宗青演示,所以一直在宗青身边。
看了爷爷的战报,海玉蛟皱着眉头,一直摇着小脑袋。
众大臣意见不一,宗青也拿不定主意,海玉蛟大着胆子说:“计划可行,不过也可以不战屈人之兵!”
听海玉蛟说不战能屈人之兵,宗青想起来荷媓师太也懂兵书战策,就问海玉蛟有没有办法。
海玉蛟想了想说:“皇爷爷,请您颁发五道圣旨。
第一道是密旨,告诉西南诸王,让他们不要担心损失,谁的方国打烂了,等战争结束,不仅那个地方还给他,还会在东南沿海再给他一块同样大的地盘。也让他们永远使用。”
宗青心疼地盘,海玉蛟眨巴着小眼睛说:“放心吧,没有一个地方会被打烂,听我的,不会让皇爷爷吃亏的。”
宗青马上写了一道密旨,派海空去西南宣旨。
“另外的圣旨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