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铁行动
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去,同蒲铁路沿线已经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拾荒队"。侦察连连长王铁柱蹲在铁轨旁,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钢轨,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连长,这截铁轨锈得厉害,鬼子肯定很久没检修了。"战士小李压低声音说道,手里的钢锯已经架在了铁轨连接处。
王铁柱眯起眼睛看了看天色:"动作快点,趁着晨雾没散。"他转头对身后的民兵队长吩咐道:"老张,让你的人把风,发现巡逻队立刻发信号。"
钢锯与铁轨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在寂静的黎明中格外明显。王铁柱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时警惕地望向铁路两端。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布谷鸟叫——这是了望哨发出的预警信号。
"隐蔽!"王铁柱一挥手,十几个战士立即钻入路旁的灌木丛。不到一分钟,一队日军巡逻兵慢悠悠地走来,刺刀在晨光中闪着冷光。带队的军曹踢了踢地上的道钉,用日语嘟囔了几句,完全没有注意到前方三十米处已经被锯开一半的铁轨。
等巡逻队走远,战士们立即继续作业。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五米长的铁轨应声而落。王铁柱擦了把汗,满意地看着今天的战果:"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七段了,团长肯定高兴。"
(2)冶炼厂的秘密
深山坳里,新建的土法冶炼厂正热火朝天地运转着。从铁路拆来的铁轨被投入土高炉,伴随着鼓风机的轰鸣声,通红的铁水从出铁口缓缓流出。
"温度再提高二十度!"留学德国的冶金专家徐工大声指挥着,他推了推眼镜,仔细观察铁水的成色:"这次杂质少多了,可以做枪管坯料。"
陈长安站在一旁,看着铁水倒入模具,忍不住问道:"老徐,这一炉能出多少枪管?"
"按现在的成品率,能加工三十支步枪的枪管。"徐工擦了擦脸上的煤灰,"不过要是能找到锰矿,加入少量锰钢,使用寿命能提高三倍。"
陈长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对赵刚说:"通知各侦察连,留意锰矿的线索。另外,告诉后勤部,给冶炼厂的同志每人加半斤猪肉,他们太辛苦了。"
就在这时,通讯兵急匆匆跑来:"报告!三营在牛头山发现了一处铜矿!"
(3)意外的发现
牛头山的山腰上,三营长正带着几个战士围着一处裸露的岩壁。岩缝中渗出蓝绿色的矿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团长,您看!"三营长兴奋地指着岩壁,"我们追一只野兔时发现的。老刘说这绝对是铜矿,而且品位不低。"
陈长安蹲下身,用匕首刮下一些矿石粉末,放在手心仔细观察。粉末呈现出独特的孔雀绿色泽,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
"确实是铜矿。"陈长安站起身,环顾四周,"这地形...易守难攻,很适合建采矿点。"他转向随行的地质专家:"老刘,估计储量有多少?"
刘工程师推了推眼镜,仔细勘察了一番:"从露头和周围地质构造看,至少是个中型矿床。如果能解决开采问题,满足我们子弹生产的铜需求绰绰有余。"
陈长安立即作出部署:"二连负责警戒,三连准备开采工具。老刘,你负责技术指导。记住,白天休息,晚上作业,绝不能走漏风声。"
(4)硫磺矿的突破
一周后,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侦察兵在死人谷深处发现了一处天然硫磺矿。陈长安亲自带队前往考察。
死人谷地形险恶,两侧峭壁如刀削般陡峭,谷底散落着动物骸骨,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
"团长,就在前面!"带路的民兵指着岩壁上一条黄色的矿脉,"我们追一只受伤的岩羊时发现的。"
陈长安走近观察,只见岩缝中渗出金黄色的硫磺结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小心地用匕首撬下一块,放在鼻尖轻嗅,立即被呛得咳嗽起来。
"纯度很高!"随行的化学专家周维汉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我们就能制备硫酸,进而生产硝酸!"
陈长安的眼睛亮了起来:"硝酸...那不就是能造TNT了?"
"不止TNT。"周维汉兴奋地解释,"无烟火药、雷酸汞雷管,全都要靠硝酸。可以说,有了硝酸,我们的军工水平能提升一个时代!"
(5)化工攻坚
新建的化工车间里,周维汉正带着战士们组装简易的铅室法硫酸生产设备。由于缺乏铅板,他们用陶缸代替,连接管道则是用竹筒内涂石蜡制成。
"这一步很关键。"周维汉指着燃烧炉说,"硫磺燃烧要控制好空气比例,二氧化硫浓度必须达到7%以上。"
陈长安站在一旁,看着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硫磺燃烧产生的刺鼻气体通过竹管导入吸收系统,整个过程危险而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