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家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西北的诸多重要项目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为了支援大西北的建设,许多人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加班加点,日夜奋战。
而其中,红星轧钢厂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大量关键零件都由这里负责制作。
近来,随着大西北项目的推进,红星轧钢厂的任务愈发繁重。
工人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常常披星戴月地回家,比以往晚了许多。
如今的贾东旭,已然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厂办主任,去年成功去掉了头衔前的“副”字。
说起贾东旭的升职,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曾经,厂办主任一职由老杨的心腹陈畅担任。李怀德接手钢厂事务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提拔了贾东旭,却也没有刻意为难陈畅的意思,依旧让陈畅留任厂办主任。
至于李怀德为何如此安排,众人猜测纷纷,却始终不得要领。
不过,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倒也相安无事,钢厂的各项工作在表面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老杨自从被调去机修厂后,心中便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满心不甘。
他在工业部四处活动,上蹿下跳,为了重回轧钢厂,可谓煞费苦心。
他甚至放下身段,在好几个地方帮人做饭,以此来拉近关系。
也不知他究竟走了什么门路,居然真的成功运作,被调回了轧钢厂担任书记一职。
在以往,钢厂的书记和厂长之职常常由一人兼任,
李怀德上位后,同样是书记、厂长一肩挑。
然而,老杨这突然的杀回马枪,直接让局面发生了变化,老杨成功当上了书记。
虽说在这个特殊的钢厂里,老杨或许在专业本领方面并非出类拔萃,但他对国家建设的信仰坚定不移,在某些关键领域,尤其是与大西北项目相关的事务上,确实需要像老杨这样经验丰富、令人放心的老同志坐镇。
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综合考虑,上级才做出了将老杨调回的决定。
可谁能想到,老杨这一回来,陈畅就开始飘飘然,自以为找到了靠山,感觉自己又“行了”。
他对厂长李怀德的指示逐渐开始阳奉阴违,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
第一次,李怀德明确指示要加快一批大西北急需零件的生产进度,务必在三天内完成交付。
陈畅表面上满口答应,转身却对下面的工人说,时间还充裕,不用那么着急。
工人们不明就里,按照陈畅的指示慢悠悠地推进工作。
直到第二天,其他部门来询问进度时,陈畅还满不在乎地敷衍了事。
结果到了第三天,这批零件只完成了一半,差点耽误了大西北项目的整体进度。
若不是李怀德及时发现,亲自调配人员加班加点赶工,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次,为了保证大西北零件的质量,李怀德要求对每一批零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必须达到高标准才能出厂。
陈畅却对此置若罔闻,他觉得这是李怀德故意刁难,于是偷偷减少了检测环节,私自放宽了质量标准。
当这批零件准备装车运往大西北时,质检部门偶然抽查,发现了大量不合格产品。
若不是及时拦截,这些不合格零件一旦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给大西北的建设带来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