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了什么?”忘尘道长没有睁眼,却开口问道。
云惊鸿有些不确定地描述道:“好像……有一点点暖和的感觉,飘在空中,到处都是,但是抓不住……”
忘尘道长缓缓睁开眼,眼中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欣慰:“不错。那便是天地灵气。寻常人初次感应,往往数日乃至数月都未必能有所得,你能在一夜之间便初步感受到它的存在,可见你虽看似愚钝,却有着远超常人的灵觉天赋。这或许与你平日里喜欢静观万物有关。”
得到师父的肯定,云惊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这只是第一步,引气入体,炼气化神,路还长得很。”忘尘道长站起身,拍了拍道袍上的灰尘,“天快亮了,雨也停了,我们该上路了。”
云惊鸿连忙起身,虽然只打坐了半夜,但他感觉精神似乎比睡了一觉还要好一些,身体的疲惫也减轻了不少。
走出山洞,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阳光穿透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将山林洗刷得翠绿欲滴。
“师父,我们接下来去哪里?”云惊鸿问道。
“随处走走,看看这个天下。”忘尘道长望着远方的天际,眼神悠远,“也让你在行走中,继续修行。”
就这样,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再次踏上了旅途。
接下来的日子里,忘尘道长并没有急于传授云惊鸿多么高深的功法,而是带着他翻山越岭,穿行于荒野与乡镇之间。
白天赶路,忘尘道长会教他辨认草药,区分毒虫猛兽,讲解山川地理,甚至会讲述一些古老的传说和修真界的逸闻。云惊鸿发现,师父的学识渊博得惊人,仿佛这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
晚上宿营,忘尘道长便指导云惊鸿打坐练气。他传授了一门口诀,名为《纳元诀》,是最基础的引气法门。云惊鸿虽然灵觉敏锐,但在引气入体这一步上,却显得格外艰难。那些感知到的灵气,仿佛天生就排斥他一般,无论他如何按照口诀运转心神,都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能够被吸纳入体内,而且很快就会逸散掉。
忘尘道长对此似乎并不意外,也没有催促,只是让他日复一日地坚持。他告诉云惊鸿:“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资质固然重要,但心性、毅力更为关键。你只需勤修不辍,水滴石穿,自有功成之日。”
除了练气,忘尘道长还开始教导云惊鸿一些粗浅的拳脚功夫和基本的剑术招式。他用的依旧是那柄看似普通的木剑,但一招一式之间,却蕴含着大道至简的韵味。云惊鸿学得很认真,虽然动作依旧有些笨拙,但一板一眼,毫不懈怠。他知道,这些不仅是防身的本领,更是磨练意志的方式。
在旅途中,他们也遇到过一些人和事。
有一次,他们在一处破败的山神庙借宿,遇到几个逃难的灾民。云惊鸿把自己仅有的干粮分给了他们,忘尘道长则默不作声地用草药为受伤的灾民敷治。
还有一次,他们在山林中遇到一只被捕兽夹夹住腿的幼鹿,发出哀鸣。云惊鸿小心翼翼地帮它解开兽夹,用跟师父学来的草药知识为它处理伤口,直到看着它一瘸一拐地消失在林中深处,才放下心来。忘尘道长在一旁静静看着,没有干预,只是在云惊鸿做完这一切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心存善念,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并非所有生灵都值得同情,也并非所有善举都能得到善报。这世间的法则,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云惊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将师父的话记在心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云惊鸿的身子骨变得结实了许多,脸庞也褪去了几分稚气,多了一丝坚毅。虽然《纳元诀》的进展依旧缓慢,但他已经能够勉强在体内留存一丝微弱的真气,并且能够感受到这一丝真气在体内运转时带来的细微变化。他的拳脚和剑术也日渐熟练,虽然还谈不上什么威力,但至少不再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境在行走和修行中,逐渐沉淀下来。小池镇的伤痛依旧深埋心底,但不再是让他无法呼吸的梦魇,而是转化为了一种沉甸甸的动力。他开始真正理解师父所说的“修行先修心”的含义。
这天,他们来到了一座名为“望川”的小城。这座城池规模不大,但颇为繁华,南来北往的客商行人络绎不绝。
“我们在此地停留几日。”忘尘道长看着城门口的人流,对云惊鸿说道。
“师父,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云惊鸿有些好奇,这一路走来,他们很少在城镇久留。
忘尘道长嘴角露出一丝莫测的笑容:“等你入了门,总得有件趁手的家伙事吧?顺便,也让你见识一下,这红尘俗世里的另一番景象。”
云惊鸿心中一动,难道师父要带他去买法宝?他不由得有些期待起来。他并不知道,在这座看似普通的望川城里,他将迎来自己修行路上的第一次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