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样,也有很多同学看到了江尧一行三人是从迈巴赫上下来的。
他们都在猜测,这几个新生究竟是什么来头。
迈巴赫确实会替人开口,引导新生的两个学长迎上来,表情略带一丝谄媚,询问道:
“同学,是新生吗?你们的行李呢?”
江尧解释道,“我们不住校,走读。”
“同学是本地的吧,走读的话,需要提供本地居住证明,也在新生住宿办理窗口办理,我带你们去。”
江尧和陈汐很快办理完了入学手续。
陈汐欣喜地发现,真如江尧所说,两人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传播学院新闻系新闻学一班。
新闻学一班只有他们两个是本地走读生。
班会是在下午三点,那些住宿的同学此刻都在宿舍里熟悉室友。
江尧和陈汐无所事事,林清欢提议道:“要不要和我去参加韩涵的新书签售会?一会再把你们送回来。”
江尧看向陈汐,其实他是无所谓的,那些班级里的同学他都已经烂熟于心。
他担心的是陈汐作为走读生,没有室友的天然关系网,更需要尽快适应新环境。
陈汐也看向江尧,在等他的回应。
其实报考志愿的时候,陈汐和江尧的估分差不多,那时她就想好了,江尧报哪里她就报哪里。
但内心,她还是希望两人一起报考外地的大学,那样没有家长的管束,两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
可是,江尧最终报考了星港大学的新闻学专业,陈汐也能理解,这个选择是这个分数段的最优解。
于是,她也选择了星港大学。
陈博恨铁不成钢,批评他的姐姐,说她在江尧面前,一点自我都没有,连人生决断都能这样轻易做决定。
她没法反驳,她就想待在江尧身边。至于学新闻专业,他的父母也极力支持,说到底,没有什么阻碍。
于是,算上幼儿园,在和江尧同校了15年后,他们仍然还要做四年的同学。
“去吧,我也挺喜欢韩涵的,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
陈汐最后还是替江尧做了决定,她看得出来江尧想去。
“好,我们走!”
三人伴着新生们行李箱的滚轮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出了校园。
……
签售会在南山的星港书城,中午十一半点开始,一点半结束。
靠着林清欢的关系,三人的座位都在第一排。
韩涵在上面侃侃而谈,这位逐渐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作家观点犀利,妙语连珠,陈汐和林清欢脸上洋溢着崇拜的神情。
江尧不禁在想,要是她们知道,多年以后她们喜爱的作家不再更新博客,也不再写书了,她们会不会难过。
李叔找到了工作人员,带着三人依次和韩涵合影,林清欢蹦蹦跳跳,很是开心。
陈汐也感慨地和江尧说:“怪不得书上说,出名要趁早,年少有为的故事确实吸引人。”
江尧突然想到了什么,说:“小汐,我感觉你也能写书。”
这句话真不是恭维,前世,江尧见识过陈汐的文字功底,她即使不干新闻,只是写故事,也能闯出一番名堂。
“开什么玩笑,你让我写什么?写一个少女如何赖上邻居家的男生,两人朦朦胧胧的学生感情?”
江尧本想接话,可是发觉怎么说也不对,他该说什么呢?
让陈汐抓紧四年的大学时光,好好找一个男朋友?似乎那不是自己该操心的事。
和她说,一刀两断,各自安好?现在两人什么关系也没确定,何来的「一刀两断」呢?
像前世一样,藕断丝连,做彼此的刀子和灯盏?那也太痛苦了。
“好啦,是我在开玩笑。”陈汐见江尧沉默,轻轻拍拍他的后背,“我们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