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十七分,老式吊扇在头顶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你裹紧被子试图入睡,手机突然自动播放起一段音频——稚嫩的童声带着浓重的颤音:"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去看樱花......"沙哑的尾音里,混杂着布料摩擦声,仿佛真有个小女孩背着什么东西,正在你床边缓缓踱步。
这不是普通的童谣。1946年的江南雨巷深处,有座挂着"林记布庄"匾额的老宅。林家大小姐林晚晴生得清丽温婉,对年幼四岁的妹妹晚玉更是宠爱有加。每当春日樱花纷飞,姐妹俩总会在宅后花园玩捉迷藏,晚晴常把妹妹扛在肩头,用绣帕扎成的布娃娃逗她开心,银铃般的笑声能传过三条巷子。
变故发生在妹妹六岁那年。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晚玉追着断线的风筝跑向后山,再也没能回来。三天后,村民在悬崖下发现了她残破的尸首,怀里还死死抱着那只布娃娃。晚晴疯了般扑过去,却被父亲死死拽住——崖底的景象太过惨烈,三岁丧母的晚晴,从此把自己锁进了阁楼。
阁楼的雕花窗被木板封死,唯有月光能透过缝隙洒在满地碎瓷上。晚晴整日抱着妹妹遗留的布娃娃喃喃自语,用红线将娃娃的眼睛缝得又大又圆,嘴里哼着自编的歌谣。起初,歌谣还算正常,渐渐却混入了尖锐的笑声:"娃娃哭了叫妈妈,树上的小鸟在笑哈哈......"守夜的家丁说,每到子时,阁楼就会传来布料摩擦地板的声响,仿佛有人背着什么东西来回踱步。
更恐怖的是布娃娃的变化。原本用绣帕缝制的娃娃,不知何时开始渗出暗红液体,像是干涸的血迹。晚晴却愈发宝贝它,用妹妹生前的衣服给娃娃改了新裙,还用剪刀削尖了它的手指。某个月圆之夜,负责送饭的丫鬟惊恐地发现,阁楼门缝里伸出一只布满血痕的手,手里攥着半只啃得血肉模糊的麻雀。
一个月后,林家突然举家搬迁,只留下这座阴森的老宅。但镇民们说,每逢雨夜,还能听见阁楼传来女孩的哼唱,夹杂着布料摩擦声与细碎的啜泣。有人壮着胆子从气窗窥探,看见披头散发的晚晴正背着布娃娃起舞,月光下,那娃娃的眼睛竟在微微转动。
多年后,一位流浪歌手误入这座老宅。他在布满蛛网的阁楼里,发现了一台老式留声机,唱片上刻着《妹妹背着洋娃娃》的曲谱。当旋律响起,窗外突然狂风大作,他惊恐地看见,唱片机旁不知何时站着个穿红裙的女孩,正把脸贴在布娃娃上轻轻摩挲。第二天清晨,村民发现他蜷缩在墙角,双目圆睁,怀里死死抱着一只渗血的布娃娃。
这首歌在网络传播后,衍生出无数恐怖传说。有人在深夜播放时,手机摄像头拍到自己身后多出个背着娃娃的模糊身影;有母亲发现孩子突然学会了这首歌,却用诡异的声调唱道:"姐姐背着我,去找新妈妈,妈妈挖了我的眼,做成娃娃陪她啊......"更有甚者,说只要连续七天听这首歌,家中的布娃娃就会在半夜换个位置,嘴角还挂着暗红的痕迹。
如今,当你在某个深夜偶然听到这首歌,可要当心——也许在你看不见的角落,正有个背着洋娃娃的女孩,用空洞的眼睛注视着你,轻声问:"你要和我一起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