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有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期望管理,为什么买化妆品很多品牌宁愿送一堆小样,也不送个正装,明明这样还可以省去小样的包装费,是因为怕消费者对品牌形成印象——这是可以不要钱就得来的东西,也是怕消费者形成期望——你送我就好,我不用花钱。一旦恢复原价,势必会不再购买,因为他们觉得不值得。
可这些都太超前了,周渔刚起了个头,莫大海就打哈哈过去了,周渔就没再往下讲。
帮人就是这样,你帮了99步,最后一步也需要别人自己走,他怎么走,那是他的事情,周渔挺失望的,但不至于翻脸。
毕竟她做到了问心无愧。
如今周朵提起来,周渔说的也公正:“你考虑的是对的,成本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你可以去观察观察,到时候告诉我。”
周渔要做大,肯定需要帮手,拥有新鲜好用脑子的周朵是第一人选,所以她有空就会提点几句,这也是周渔亲生爸妈教导她的方式,耳濡目染之下,一些事情就变得很容易了。
周朵就知道,大姐肯定会加作业,不过她却觉得这作业挺有意思的,她愿意学习:否则,大姐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的账目她都管不了了,以后咋办啊。
周渔和莫大海的分歧无人知道,周渔抽空去了一趟商务局——上次回来后,周渔就在试探,她能不能扩大规模,譬如开到省城去。
周渔在南州是合法经营,是因为她是蔬菜公司下属的个体户,背靠蔬菜公司。但是到了省城,南州市蔬菜公司也就不管用了,而这会儿还没个体户有这个本事,开店到外市去呢,所以张翰今就没答应她。
但周渔这个人,最会的就是以退为进,不让她开到省城去,周渔就问:“那我能不能扩大一下经营范围?”
张翰今就问她:“你现在还不够啊,我看你的人忙得都团团转?!还要经营什么?”
周渔就跟他解释:“人睁眼期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除此之外,也要别的东西,要盘子碗筷,要肥皂擦脸膏,要写字的笔和纸,也要擦鞋油鞋刷子吧。如果他们都在我店里能找到,那不是省了老大的事儿了。我想加百货。”
“你都干了,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干什么!”
周渔一听就知道,这两家肯定背后没少嘀咕她,她倒是理直气壮:“张局,如果他们干得好,能被我抢了生意吗?我看百货公司也改革了,开始论绩效,服务态度好多了,尤其是最近送香皂的事儿大家都很满意的。”
“我倒是觉得,这也有我的功劳!”
周渔和张翰今算是合作过的交情,比之原先可要亲密的多,他们一个想干好,一个想看着下面干好,目标一致,周渔有些话也敢说。
“这话有点往我脸上贴金,而且好像是倒打一耙,但实际是,如果没有门市部,他们想要改革,最起码要推后三五年。张局,现在百货公司里的东西,已经多少像是南州肥皂厂一样,被外来货取代了。
我的一个朋友,叫做尤雪丽,原先是化工厂的广播员,今年已经调到了制片厂当演员了。她下定改行决心之前,出去转了一圈,去了京市也去了香江。回来跟我说,香江那里的物质极大丰富,有很多很多的商场,人们可以自由选购。
现在,是没有这些商场来到咱们南州,但发展的这么快,谁知道三五年后,是什么样子呢,那时百货公司再动,还管用吗?”
“我知道他们肯定告状了。但我觉得,不能本末倒置!”
张翰今是个很喜欢倾听的人,话不多,周渔嘚嘚半天,他才问了一句:“这怎么讲?”
“就是不能因为我干得好限制我,把干得好的拉下来,大家一起不好好干吗?就算是您想激励他们动起来,也得有个目标啊,我愿意当他们的目标!”
饶是张翰今都被她逗笑了,当时挥挥手让周渔回去了,啥也没说。
不过没两天,就给周渔打了电话:“过来办手续吧。”
所以,周渔这次去商务局,就是要更换新的营业执照——她的范围扩大了,日用百货也进了里面,就是烟酒粮食还不行,没有放开呢。
但有了这个范围,周渔的小超市就大体成型了。
拿证的时候,她去张翰今那边逛了一圈,谢谢他,张翰今就递给了她一张昨天的南河日报——原来采访她的那篇文章发出去了。
这篇文章最后经过商讨和几轮修改,并没有采用黎雪的那篇客观描写冲突的文章,反而这事儿隐去了,起的名字也很简单《开门市部的个体户周渔。
周渔是看过最后的定稿的,所以对内容很熟悉——文章的语言完全是描述性的,根本没有任何的评价,都是在客观的讲述一个被退学的女孩,从养蘑菇开始短短半年的成绩。
当时记者余小芳是这么跟周渔说的:“我们什么都不用说,你出现在南河日报上,是引领什么风气,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如今报纸拿在手里,周渔瞧了瞧,不是第一版,而是在第三版,占了整整一个版面,本来是想登她的照片的,不过周渔为了门市部着想,所以建议用了门市部门面照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