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10天后,视频通话里的张欣荣像条脱水的鱼。她瘫在农大宿舍的铁架床上,迷彩服领口泛着盐渍,嘴唇干裂得起皮,连标志性的黑色马尾都蔫巴巴地耷拉着。
"今天我们班又倒三个...教官真把我们当新兵练啊。"二姐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
夕夕盯着屏幕上她晒得通红的脸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书桌上的《暑病证治汇要》——舅爷自己订的线装书,扉页还有他毛笔写的"李氏杏林堂"五个遒劲大字。
"等着,我给你寄防暑神器。"夕夕突然合上医书,惊得隔壁床陈雨晨的薯片都掉了。
三小时后,夕夕站在校门口"百草堂"中药柜前,鼻尖萦绕着熟悉的药材香。坐堂的老先生推了推老花镜:"小姑娘要配什么方子?"
"清暑益气汤加减。"夕夕指着玻璃柜里的药材,"鲜藿香、佩兰各30克,再加金银花..."
"且慢。"老先生突然打断夕夕,"给什么人用?"
"我姐姐,农业大学军训,已经有轻度中暑迹象了。"
白眉下的眼睛眯了起来:"女娃娃军训?那得加生脉饮的底子。"他转身取下几个青瓷罐,"西洋参须、麦冬、五味子,再配点乌梅冰糖调和。"
结账时老先生执意送夕夕包荷叶:"煮茶时铺在锅底,解暑不伤胃。"
回到宿舍时已经日落西山。夕夕偷偷从床底掏出违规的小电锅——这是开学舅爷送夕夕时塞进行李的"秘密武器",锅盖上还贴着他手写的"药食同源"便签。
"你要在宿舍熬中药?"陈雨晨瞪圆眼睛,"被宿管发现会没收的!"
"所以需要你帮忙。"夕夕塞给她一包话梅,"去楼梯口放哨,闻到药味就说在煮凉茶。"
清水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时,夕夕将荷叶平铺锅底,药材按"先花后叶再根"的顺序投入。这是舅爷教的规矩:轻清者上浮,重浊者下沉。金银花和薄荷的清香最先飘出来,接着是藿香略带辛辣的芬芳,最后是西洋参的甘苦底蕴。
"立扬!"陈雨晨突然慌张地冲进来,"整层楼都在问谁在煮药!"
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吓得夕夕差点打翻锅盖。但探头进来的不是宿管,而是隔壁宿舍的几个女生,鼻子像小动物似的翕动着。
"这是什么味道?好特别!"
"听说你会配防暑茶?能卖我几包吗?"
"我出双倍价钱!"
夕夕举着汤勺愣在原地,锅里的水汽模糊了眼镜片。这时手机突然震动,二姐发来一张照片:她拿着温度计,显示宿舍室内温度38.6℃。
锅里的药汤突然沸腾起来,如同夕夕胸腔里翻涌的焦急。
熬好的药汁澄澈如琥珀,夕夕把它装进真空袋,又翻出珍藏的冷萃咖啡滤包——这是夕夕能想到最方便的茶包替代品。每个滤包装入适量药材,封口处贴上手绘标签:"沸水冲泡5分钟,加冰糖更佳~",旁边还画了个二姐专属的暴躁表情包。
夕夕把装好冰袋的保温箱递给快递小哥时,他狐疑地嗅了嗅:"这什么茶?味道怪好闻的。"
"张氏特供。"夕夕擦了擦汗湿的额头,"今天能到农大吗?"
"加急件,下午到。"小哥麻利地贴上面单,突然压低声音,"那个...能匀两包吗?我老婆在工地监工..."
三天后的傍晚,手机突然疯狂震动。二姐发来十几条消息,最新一条是张照片:她所在的女生排举着迷彩帽欢呼,背景里有人拉着横幅——"感谢中科大神医凉茶!"
视频通话接通时,二姐的脸几乎贴到镜头上:"邵立扬!你知不知道你的凉茶在我们农大封神了?教官喝了说比藿香正气水管用,现在全连都在问哪里买!"
夕夕注意到她身后书架上整齐排列的茶包袋,每个上面夕夕画的表情包都被画上了爱心。
"简单配方而已。"夕夕推了推眼镜掩饰得意,"舅爷说暑热伤气,所以..."
"少来这套!"二姐突然打断我,声音罕见地柔软下来,"药包里你加了桂花对不对?我们小时候中暑,奶奶就这么配的。"
我怔住了。原来她记得,记得那个我们一起在舅爷药柜前度过的夏天,记得桂花香里奶奶说"姊妹如参芪,相扶相生"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