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白天一宿的期待,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赵春喜早早的就爬起来,穿上鞋就往厨房跑,她颤抖着手,激动的打开橱子门, 这次都不用拿出来,她就看见一碗白花花的大米,瞅着都快冒样了。
激动的她呀,小声的兴奋道:“啊哈哈,发了发了,这碗真是个宝贝呀,怪不得原主都磕死了,碗却没破,原来是个宝贝呀,这下子她不掏上了吗。”
以后她即便没有钱,也饿不死了,兴奋的她把碗端出来,放到桌子上,又伸手抓了一把大米,大米晶莹剔透,米香浓郁,光看色泽味道,就知道这大米肯定好吃。
这一大汤碗的大米,看着能有三四斤,一回三四斤,十回就三四十斤,她吃饭是不用愁了,突然她看着碗,心里有了更大胆的猜测,往碗里放大米,就变出满满一碗大米,如果她放铜板,放银子,放金子,或者是放玉石,会不会也变多呢?
哎呀,后悔死她了,要知道她就留一两银子好了,留一个铜板也好啊,不过,她还有一个银簪子,用银簪试试也行,银簪子多了也能换银子,多跑两趟当铺的事。
说干就干,她把大米倒进袋子里,就从包里拿出银簪子放到碗里,不过,这次她可不把碗放到厨子里了,而是赶紧抱着回到屋里,床头有一个柜子,柜子上还有锁,原本应该也是放贵重东西的,她把碗放到里面,咔嚓锁上,钥匙小心的放到包里。
OK了,高兴的她往床上一躺,好期待呀, 真希望明天她一打开柜子,就能看见一碗的银簪子,那根银簪子,差不多也有一两重,要是不去当铺卖的话,还可以当银子直接使用,或者拿着去银号换碎银子,换铜钱。
以前,她在现代就听李大叔说过,他们家的老太太一没钱了,就剪一节银镯子去银行卖,看来是从古时就流传下去的,倒是挺方便。
不过她要是自己卖的话,能多卖出不少钱,一两重的银簪子,她卖一两二百文,就可以赚200文,不过肯定不好往外卖,有钱人都带金的,没钱人买不起, 再说吧,她还不知道会不会变出一碗呢,现在想这些有点早。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冰冰梆梆的声音,她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去后院看看什么情,声音是从左边传来的,那就是秀才家发出的动静,昨天她只用了半天的功夫,就摸清了左右邻居的情况,包括前后邻居。
她左边邻居是一家姓李的,一家老小六口人,老李头的长孙,李老大的儿子,竟然还是个秀才呢,他们家还有个丫头,看着十五六岁,长的倒是挺标致的,听着说话是个牙尖嘴利的。
右边邻居是个杀猪的汉子,长的人高马大,一身腱子肉,看年龄也不小了,起码30得出头,他脸上还有一个好长的刀疤,从左脸一直划到下巴,看着老渗人了,而他家里就他一个人。
要是单看右脸的话,他人长的还怪帅的呢,很像小说里说的剑眉星目,唇红齿白,可惜毁容了,白瞎了一副好皮囊。
再说她前面的邻居,跟她还怪有缘的呢,前面的邻居姓赵,一家子五口人,大儿子是个捕快,而她打算继续干老本行,猫和老鼠住对门,这是不是缘分。
后院的邻居姓孙,一家子人口也简单,就三口人,夫妻俩带个闺女,男人是开杂货铺的,出来进去的,左邻右舍都喊他孙掌柜,闺女好像叫孙香香。
再远的邻居她也没兴趣打听了,她能把眼部前的处好就不错了,根据她的判断,右边的杀猪汉不好相处,他出来进去谁也不跟说话,总是冷着一张脸,左邻右舍看见他都躲着走。
左边的李秀才一家,看着倒是很好说话,出来进去跟谁都打招呼,前院赵捕快一家都很高冷,看着也不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