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喜在前面带路,一会的功夫就到家了,她又去打开后门,随后大爷赶着牛车也到了,赶在中午之前,大爷送完了剩下的两车劈柴,还帮她码放好堆在墙根,结完了银钱,赵春喜关上后门,重新插好。
她来到劈柴前,三车劈柴,看着可不老少呀,都够她烧两年了,不过那她也得上山,木头她就不背了,练完武,她就采些野菜下山,抽空她得把咸菜腌上。
洗漱完回到屋里, 打开柜子拿出聚宝盆,她把里面的大米倒进袋子里,聚宝盆里还留了一小把, 让聚宝盆继续产大米,白面已经一袋子了,现在缺的是大米,银子暂时不需要,野鸡蛋100多个,暂时也够她吃一段时间。
来到厨房,她蒸了一盆米饭,昨天的剩菜热了一下,简单的对付一口。
隔壁李秀才家,李老太太从后院回到前院,就黑着老脸去了她大儿子屋,屋里,李婶子正和闺女绣花,线和布都是以前剩下的,娘儿俩打算都绣出来,拿去布庄换些银钱,家里的日子眼瞅着就揭不开锅了, 文才明年又要去京都赶考,唉,真是愁死人了。
李婶子刚叹完气,李老太太就进来了,她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婆母你来了,快坐。”
李老太太没好气的怒道:“坐个屁,我是来跟你商量事的!”
李婶子一听赶紧竖着耳朵听,李红玉也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一脸乖顺的坐在一边听着。
李老太太,对娘俩的表现很满意,她就喜欢看她们娘俩,在她面前跟猫似的乖顺,让她有种当家主母的感觉,她往旁边凳子上一坐,就眯着三角眼,撇着嘴说道:
“那赵家丫头真不会过日子,山上的柴火遍地都是,她不去捡,竟然败家的花银钱买,还有昨天下晌,今天中午,哎呦,那馋丫头又炖肉吃了,肯定又是跟那王屠夫买的,哎呦真是败家呀,不会过日子呀,照这么下去,她兜里有多少银子也花光,等咱们文采娶她呀,还不得啥也不剩了!”
李婶子一脸附和的点点头,却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李老太太接着说道:“文才上京高考的路费,可还没着落呢,文才娘,你明天就去找媒婆,赶紧去跟赵丫头提亲,不然她把银子都花没了,我们文采怎么办,哦对了,她那还有一个宅子呢,她要是真把银子花没了呀,我看这样也行,咱们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咱们家的宅子就卖了,也能卖个百八十两。”
听到这,李婶子一脸为难的说道:“娘,咱家的银钱不多了,请媒人还得给媒人礼,成了还要单给一份媒人钱 ,不如我亲自上门提亲吧,还能省下一分银钱。”
李老太太一听对呀,没钱还有啥里子面子,不请媒人就不请媒人,反正赵丫头也没有亲人,啥规矩,啥礼数,还不是他们家说的算,再说了,她一个孤女能嫁给秀才,做高人一等的秀才娘子,是她高攀了。
要知道大孙子,门口街坊四邻有闺女的人家,谁家不抢着和他家结亲,哼,要不是他们家的宅子好……。
想到这里,老李太太大手一挥:“行,这事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你就过去提亲,对了,我得赶紧去找王瞎子,好给文才选个良辰吉日。”
李老太太说完抬屁股就走,李红玉看着她娘问道:“娘,上门提亲还得有提亲礼,你赶紧出去买吧,咱家的钱够吗,估摸也得老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