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大条的李恽还是没放在心上,直到三月底,酒的产量达到一万两千余斤,糖的产量也达到了三千斤。糖是没办法,原料就那么多,只能做好计划按计划来,多了原料就没有了,看来得提前下订,年底的时候好多进些但是李恽仍然很高兴,连忙叫王福常时等人一起庆祝下,把魏进也叫了过来结果被叫过来喝酒的魏进一脸愁色,这么好的酒也喝的没滋没味的样子。正要安慰一番,突然脑子里一道光闪过,劈的李恽一愣,我去,忽略了啊,马上就四月了,这特么不是后代,这是唐朝啊,没有阳历的,四月就是农历四月,自己这段时间忙作坊的事,日子都过糊涂了,自己还按着以前的方法记日子呢。王福来提醒了两次居然都没醒悟过来,清明都过了还是没下雨,难怪魏进那么着急。
常时也说:“往年这个时候也该下雨了,就算下的少的年份,清明前后也该有一场雨的,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贞观初年”。贞观初年可是大旱,而且是整个关中大旱。魏进对那次也是心有余悸,几乎整个村子都绝收,李恽门前的那条河都干了好在是天子脚下,靠着朝廷救济全村人才没有饿死人,但是那一年过得也很是艰苦。
李恽想了想,还好自己没拿粮食酿酒。而且因为自己的脱离群众,备的粮食还不少,接济这个村子甚至给全村人发粮食都能做到但是如果再有一个月不下雨的话,肯定又会有大面积范围的农田歉收甚至绝收,影响恐怕会再次波及整个关中,到时候就算自己那些粮食全拿出来也不顶事。
李恽想看看趁目前能不能开展生产自救,前世的经验就是这样的,不等不靠。老天爷真要不下雨,到时候皇帝出来祈雨都顶不上事,自己以前老家人还上山烧龙背呢。
四人在村里转了一圈,很多村民都在从河里挑水灌溉自己的稼禾,而这条河的水位明显的比以前低出了不少。李恽让王福去把作坊的所有东西都停了,有一个算一个,除了喊不动的卫兵,五六十号全带过来趁着还有水流,得先蓄水啊。李恽就要求沿着河边,每隔一百丈就开挖一个方圆五丈的大坑,要至少两人深,尽量的做到不渗水李恽的地挨着河边,就先从自家的地开始挖,挖好后从河里引水进去蓄起来。
魏进见状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赶忙也去招呼村民也一起来挖蓄水池。这个时代土地不值钱,没有收成才是麻烦事。没有化肥的年代农作物的收成很大程度看天,三年丰而蓄一年粮。有化肥你种一年吃三年还吃不完。
这条河流都这样了,李恽很想去看看渭河的情况。自己所在的魏家村离得不太远,到时候情况真严重了看能不能建条引水渠从渭河引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