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房主事的亲自迎接,让原本十分安静的人群,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这人是谁啊?好大的架势?让礼房主事亲自出来迎接?”
其中有一些和邱之陶参加过同次童生试的童生见到他,只觉得理所当然,哂笑着对不忿的童生道:“知道那位一身蓝衫的是谁吗?礼部左侍郎家的公子,己巳年的小三元——邱之陶,表字平遥!”
被教育的小童生们顿时也就平和下来,纷纷侧目道:“原来他就是穷达书院的邱狂生啊!”
“和邱狂生一起的那人是谁啊?不会也是穷达书院的吧?”
“进穷达书院最低也要生员,那人一身白衫,怎么可能呢?”
一时间,人群中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猜测着贾璎的身份。
进入门内,只见礼房仿照县衙大堂的样式,上悬匾额,书「人之大端」四字。
匾下案台后面礼房的书吏纷纷站起,下首两边相对的坐椅旁站着四个贴书,跟前还有五个童生。
主事和邱之陶聊了几句就离开了,书吏和贴书方才坐下继续询问。
六人目光直勾勾的望向贾璎和另外五人,一对一的开始询问姓名年龄、三代履历,出身是否清白等等。
若是家中三代之内有从事贱籍职业,其中包括娼、优、皂、隶、乞丐、渔夫、轿夫、媒婆等等,这些人都属于「身世不清」的,是没资格参加考试的。
还要询问是否是在丁忧期间,是否是在户籍所在地报考,是否是考生本人参加考试,统共问了十几项,全都一一记录在案。
之后仔细打量几人的身高外貌,每人在一张纸上写一些「体瘦无须、鼻宽唇厚」的描述词来说明考生的形象,贴在考牌后面,叫做「浮票」。
贾璎的浮票上写的就是「身长偏瘦,面白无须,容貌甚佳」
贴完后,书吏便让六人在考牌正面签名按手印。按完之后,除了贾璎这儿,几位书吏开始询问五人是否愿意互相担保,并面容严肃的告诉他们:
若五人中有冒名顶替、夹带、破坏试卷、冒籍、隐瞒身世等行为,五人连坐,最轻也是五年内不得再次报考。
五人相互看了一眼,点头口说「愿意」,依次上前,在别人的牌上签名摁手印。
随后每人交一笔报名费,听书吏说一句「诸考生谨记,下月二十三乃黄道吉日,于顺天府宛平县县学举行县试」,便拿着考牌一脸郑重地走了出去。
贾璎这里那书吏当然也认识这位四年前名动一时的小三元,手拿考牌,一脸讨好地看向邱之陶,道:“邱公子,请您用印。”
邱之陶点点头,在贾璎的考牌背后签字用印,正式成为了「末学后进贾璎」的保人,也算完成了县试的整个报名流程。
见没人说收费的事情,贾璎也就没多提,接过考牌和邱之陶出了县衙,跟着邱之陶到了酒楼,吃饭喝酒,渐渐起了谈兴,聊了起来。
只听邱之陶问道:“贾兄觉得《忠义水浒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