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货物运转,启明星号终于将空间站的。所有物品。转移完毕。
仓室内部明显感觉空旷了一圈。
留下了舱室内的5名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全部转移到空间站,进行组装作业。
这一次因为有的第1段仓室。没有像第1次一样在飞船磁性固定下作业。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出舱人员已经完成了。货物堆放仓的组装。
先将货物转到货物堆放仓,将所有预留的人员转移到第1个空间舱室。
带着剩余在舱内的5名工作人员,加速起飞开始前往地月轨道附近。
----------------
有不少热心网友就很好奇留言,为什么火箭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到达空间站,而航天飞机需要这么久。
陈浩在微博上断断续续的给大家科普了小知识:
那是因为火箭是液体发动机喷射物质反作用力推动向上。
舱室与舱体过载压力也很严重,而且对燃料的消耗非常大,整个火箭90%都是发动机和燃料。
而且火箭发射必须寻找合适窗口期才行。而航天飞船则不需要,这就是最典型的力大砖飞。只要能量足够,想去哪就去哪。
而火箭真正发射出去的货物不到自身的5%,这也是为什么启明星号如此优秀的道理。
启明星号升空后,一直以30度的角度向上绕轨道飞行。
这对于整个启明星号的机组人员本身也是一个保护。
而地球本身也是在自转中,中途飞行还要摆脱地球的自身引力,摆脱地球引力的最低速度都需要23马赫。
这也是为什么启明星号在经过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400公里外。为什么要在?外层空间建立空间站。
当外层空间站建立完成之后,这里将会是一个空港。不仅仅可以停泊飞船,还可以在这里制造一些所需的物品,对飞行器进行补给检修。维护保养。
当一期完成之后,我们还会继续加大整个空间站的规模。
他将是我们的太空城市,2期结束后,预计常住人口达到1万人左右。
我们正在努力开发新型材料,准备制作四台太空电梯,以方便我们的后续货运。
在这里进行登月或登陆火星的一个中转站,而大气层内的飞行和大气层外是不同的两种方式。
这对于启明星问题不大,我们使用的是能量引擎飞行,不存在空气消耗。
但大气层内飞行依然会损耗机身强度,我们目前正在计划开发的货运电梯项目,就是大气层内的货运方式之一。
而空间站的建设更有利于我们后续开发宇宙。这里将是我们通往星空的一个支点。
并且附赠了一张初步南天门计划设计图。
浩瀚的星空背景,一个超大的金属广场上,一栋栋半圆形建筑屹立在后方,边缘部分停靠着一艘艘巨大的飞船。而在广场的下方则是有四条通道,其中还有能发现有电梯正在向上下运行。
-------------
启明星号开始加速,在地月之间找好角度,全速向月球轨道飞去。
经过两个多小时全速飞行,现在的启明星号开始进入减速阶段。
启明星的引擎开始做反向能量引导。
其实最适合启明星动力外形是飞碟状,平时人们看到的只是它的一侧能量喷口。
他一共有3个能量喷口,每个能量喷口可以进行35度角转动。
但由于大气层内圆形的气动飞行影响,所以设计为后掠翼气动布局。
这也是为何目前为止。战略中心并未开始生产航天飞船的原因。
先等陈浩空间站建好之后,直接生产外太空飞行器。
而大气层内飞行器单独设计。
虽然大气层内外通用飞行器也好用,但成本太大。
每次在大气层内超高音速飞行,机身的隔热涂层修复就是一笔巨款。
别看现在两位公主天天上天拉练磨合,玩的飞起。
那消耗的可都是钱。幸亏热核材料比燃料便宜太多。不然连油费都付不起。
这还是在飞行过程中,尽量控制超高音速飞行时间的结果。
但在大气层外飞行着这个因素要降低很多很多,对机身的涂层伤害也能够轻松接受。
经过半个小时的减速,启明星号已进入月轨范围内,机身的探测仪探测到月球的重力。
启明星号开始对月进行绕轨飞行。
能从机身的高清摄像头中看到。
一颗荒凉的星球。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在启明星号绕道月球的另一侧,拍下来一张地球从月球一侧刚刚升起的高清照片。
第2天这张照片便是头条。那蓝色的星球在荒凉月面对照下是如此的生动。
启明星号在月轨一共飞行了12个小时,发射了三颗月球同步卫星,同时在月球赤道附近一共放置了24颗探月器。
好能够探测月面信息,准备为新年的着陆点寻找合适位置。
而这是的月球探测任务则是由登月研究所指挥中心全程指挥。
对外公布的直播只有一组固定的摄像头。
而其他的所有摄像头数据已全部传回地球控制中心进行后续研究对照。
完成所有任务飞行的启明星号开始加速逃离月球引力。向地球飞去。
一个半小时后,以平均90马赫的速度。启明星号已来到了地球高空轨道。开始减速向空间站飞去。
30分钟后,抵达了已经又变长一截的空间站附进,有过多次经验的并轨飞行。这次花费不到10分钟即完成了同频。
接上所有已完成任务的机组成员。
留下来新的10人小组驻守空间站,带上所有需要返回的物品。
启明星号开始了返回地球之旅。
他们将在沿途再进行一项实验,太空垃圾回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