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姑娘留步。”
明月微微止步,疑惑的看着对方。
“请恕小生冒昧。”书生匆忙走到明月面前,躬身行礼:
“请问姑娘,这块银两从何而来?”
“你这书生,此言何意?”
明月表现着凡人面对无故怀疑时的愤怒,又因礼仪教养而努力克制的情绪。
是因碎跟还是因那丝浅薄的妖气?这书生莫不是捉妖师?
“请姑娘恕罪,小生……”
话音未落,一道冰冷的声音插入:
“府衙查案,请姑娘如实回答。”
明月转头,便看玄衣冷面、满身煞气的府衙少卿,慕怀安。
太后出游赏花时,此人曾随同踏入桃林,虽是匆匆一瞥,但这满身煞气,让明月记忆犹新。
“小女见过大人。”明月俯身行礼,轻声解释:
“小女今日匆忙离家,所携银两尽数花完,又见天色尚早,不欲归家,便将所携玉佩典当于人,换得白银五十两。”
明月当场编了个故事,她不能说卖花女的事,那就只能现编。
凡间,果然麻烦,出门就遇事。
“姑娘典当何种玉佩?可还记得典当之人容貌?”慕怀安很是怀疑眼前突然出现的女子。
“是半块白玉,雕着粉色桃花。”明月装作回想:
“典当之人是一名中年微胖男子,面容微黑,那人说夫人生辰将近,又囊中羞涩。
恰见小女烦于银钱,又见小女裙边玉佩甚是美丽,便主动寻上小女置换玉佩。”
至于桃花玉佩,她说有就一定有。
明月在心中暗暗添上一句。
“可否请姑娘将此人画出?”
“自是可以。”
明月应得干脆,便跟着慕怀安和书生走到集市边缘,一处凉亭落坐。
书生抬手一挥,笔墨纸砚便出现在石桌上。
明月折扇半遮,充分表现出一介凡女突见非凡现像的惊异与向住。
“公子是仙长?这便是书上说的袖里乾坤吗?”
凡人称修者为仙长,妖类则称捉妖师,各有不同,实则相同。
此人浑身生机溢然,灵息内敛,若不是自爆身份,都将她骗过去了。
小小年纪修得如此神通,当称天纵之才。
我得藏好身份。
“正是。”许是身份暴露,书生身上凭添三分出尘之息,仿若世外谪仙。
明月缓缓放下折扇,似有些胆怯又最终鼓足勇气:
“仙长,小女可能拜您为师?”
“不可。”书生轻轻摇头:
“在下修为尚浅,尚不能收徒。”
“那……,小女可能追随于您?”含蓄不清的话,书生微微抬头,满眼拒绝:
“方外之人,不需随侍,且姑娘与在下男女有别,多有不便。”
听到这话,明月算是知道了:
这是一位天姿卓越、刚刚出山、尚且天真单纯的小道士。
就冲这一份莫名的熟悉感,就不逗他了。
“是小女冒昧。”
明月微微垂眸,执起毛笔,在宣纸上画出买兰花的中年男子。
银锭得自与他,不算冤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