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点头道:
“曼才所言甚是。
若先生应允,此事只决于我一言之间。”
刘耀本是极有抱负之人,在主簿任上,就数次想要整顿吏治,奈何受制于人,不得施展。
现在有人给了机会,他还真想试上一试。
不过,他还有最后一个顾虑,那就是主公的抱负和决心到底有多大。
若吕布与昌豨乃一丘之貉,那这个机会就不是机会,而是陷阱和坟墓。
因此,他的内心深处虽然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并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而当吕布作出郑重承诺之后,他也终于消除了最后一丝疑虑,欣然接受了彭城国长史之位。
吕布高兴道:
“有仲显在,彭城无忧矣!
下一步,我当专心经略小沛,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刘耀不答反问道:
“但不知君侯之意若何?”
吕布道:
“我意,可命昌豨修书一封,送于刘备,诈言我大军已到淮北,诱其领兵南下,偷袭下邳。
而后我立刻率兵北上,伺机歼其主力于行军途中,则小沛可不攻自破也。
先生以为如何?”
刘耀道:
“此计甚妙,然妙在何处,君侯和曼才未必知晓。”
吕布和严畯面面相觑,不知他所言何意。
刘耀笑道:
“君侯此行,取小沛,杀刘备,乃天意也。
大彭邸店的掌柜李观,是我安下的眼线,却被糜竺所信重。
彼之底细,吾尽知之。
若命李观修书一封,送于糜竺,则刘备焉有不受骗之理?”
吕布一听,竟有这种好事,顿时来了精神,忽又担忧道:
“吾攻城之时,闹出许多动静。
若城内有其他奸细为其通风报信,则此计恐有泄露之危。”
刘耀点点头,道:
“君侯所言甚是。
然据我所知,糜竺所信重者,唯李观一人。
况将军克城之后,立刻封闭四门,禁止出入,吾料彭城之事,刘备未必能及时知晓。”
严畯道:
“虽如此,亦当谨慎为妙。”
吕布点头称是。
昌豨、李观的书信,固然可以迷惑刘备。
但这二人都身居彭城,如果刘备在下邳也有攫取情报的途径,两相比较,很可能会发现事有蹊跷。
反过来说,如果刘备从下邳获得的消息与从彭城获得的消息能够吻合,那就容不得他不信。
吕布忽然想起一个人,忙问严畯道:
“冯恂现在何处?”
“仍在石佛驿。”
刘耀不明就里,疑惑道:“冯恂是谁?”
吕布道:
“此人是吕县的一个书佐。
他受人指使,送信到小沛。
我夜袭石佛驿时,抓获此人。
据他交代,差其送信之人名为十三郎,下邳人。
他也不是直接送信到小沛,而是送到大彭邸店后,再由他人转送至小沛。
公言大彭邸店掌柜李观为汝眼线,可找其询问虚实。
若十三郎、冯恂、大彭邸店这条线,亦为刘备攫取情报之途径,则我等大可借此故布迷阵,诱其上当。”
刘耀道:“此话怎讲?”
吕布看看他,又看看严畯,道:“还记得那半片竹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