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翰林院走出来,张定文倒是松了一口气。
刚才翰林院的掌院说了解到张定文曾经在西方留学,对西学十分熟悉,朝廷欲要办新学,他首当其冲是最好的人选,应该当仁不让。同时他了解到张家产业盈利颇丰,朝廷现在没钱,可以向张家借款,借款也只是为了办学而已,让张定文回去好好斟酌!
借钱办学,如果这是朝廷的真正意思及所有意图,他不但不反对,反而乐见其成,要大力支持。
此时世界列强,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彼此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如德法之间是有矛盾的,英国与俄国更是在非洲大打出手,荷兰正在走下坡路,西班牙自从与英国一战之后已经日渐衰落难以振兴,即使如日中天的英国也已经是疲惫不堪。
外交方面张定文给越州自治区的建议是联合英美、交好法国,鼓动德国,共抗日俄。
了解列强的文化、军事、科技、战略,对于张定文来说,教育该如何办,他已经心里有数。也正好可以借此激发民族血性,改造华夏文化、传播科技强国理念!
在翰林院上班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借阅图书及大量的文史资料,这可是国家图书馆!
掌院学士除了让他筹划办学没有其他交代,别人知道他身份特殊不管他的事更不会得罪,他基本上就是在藏书楼中看书。
图书虽然多,不过时间一长他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可看的太少了!清代对历朝遗留的图书及文献进行了大范围的整理,正是因为这次整理造成他觉得无书可看的窘境。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修改的地方太多失去了原意;二是被人筛选过,想看的没有;三是遗失的太多,就如之前他在纳兰大人那里看到不少内阁馆藏一样,被人借走了;四是偏向性太严重,图书的分类虽然规范了,但所谓的杂书在儒学极度排斥异己的情况下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了,儒学释义再多于真正的治理国家有何益处?
图书没得看,他就开始找各类医术与杂书,可惜收获寥寥,有价值的都被人家私藏了。
将办新学的方案写了个折子,他准备回美国,理由是筹措经费。
折子没有见到批复但朝廷的恩旨却分外照顾张家。一个是老爷子张开闻起复,给了个户部闲职但品级很高从四品;二是张继统升官了,调到直隶任府台,也是从四品。两人都被调到了京城,不得令不得离京。
终于见到了大伯张继统,这位大伯这些你对张家十分照顾,起始时的关系都是他在奔波,劳苦功高,不过这几年被软禁,心情不佳,再见的时候已经是满头华发,与老爷子张开闻有得一比。
张定文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这位大伯几次,记忆中一点印象都没有,现在看到这副模样,不觉有些心酸,好好行了一礼!
大伯张继统倒是个明白的,将他扶起之后,连说这次托了张定文的福才可返回,十分感谢!不过建议他考虑问题还是要大局为重,亲情固然重要,但家族的长远更重要!
旁边的老爷子听完这话脸色有些变。他现在起复之后气色非常好,成天满脸笑容走到那里都是笑呵呵的。张继统的这话他不爱听!
张定文拿出那份折子递给两人,两人看完之后,见折子上的批复只有一个字“可“。两人都是官场的老江湖,自然知道张定文还有话说。
“朝廷的意思是向张家借银六百万两,分三期,先期两百万两,其余的分四年,每年一百万两,当然,理由都是办学!“,张定文不紧不慢地说,这就是昨天翰林院掌院学士交给他这份折子的时候提的条件,甚至同意了他回美国。
老爷子的脸都黑了,张家是不可能有这么多钱的,卖了他都没有!那么这钱唯一的出处就是张定文了,他与张继统就是威胁的一个筹码。
“让你为难了!“,张继统低下了头。
“大伯,这钱我倒是出得起,如果真的能够用来办学,倒也是我的心愿,能够为国家做些事情,这钱花得值!“
“怕这只是开始啊!“,张继统叹口气,”朝廷没钱我是知道的,没有想到胃口这么大!只要我与父亲还在,这拿捏的手段就在,还不如当初直接了断来得痛快!“
“大伯千万不要这么想!你要是痛快了,我们几个后辈还不得愧疚一辈子!,不过如果可能,我还是建议大伯与爷爷还是今早有些打算,只要两位看清事实,下定决心,早做决断,花再多的钱也值!
“张家的后辈都在南边,我还是希望两位能够过去与他们团聚!,至于过去的手段与方法倒是好办得很。“
张继统盯着父亲张开闻,说道,“早知有此办法,我就不会回直隶了!九哥儿你看着办就行,我这边随时都是准备好的!“
“咳咳!我就算了,祖宗总要人守的…“,张开闻的声音越说越小,避开张继统的眼光,将头扭向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