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元蕴协助深入调查,终于在一个隐秘的藏书阁中找到了关键线索。藏书阁内,古旧的书籍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霉味。
一束光线从高窗斜射进来,照亮了元映渊手中的一本泛黄的古籍,那上面记载着北魏末年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
元映渊喃喃自语,眼神中闪烁着惊讶与坚定:“原来,这一切的根源竟在这里……”
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藏书阁的宁静,元映渊迅速将古籍藏回原处,转身迎向来人
来者正是书院的一位老者赵霖,面容慈祥,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忧虑。
赵霖:“阿殷,这么晚了,你为何还在此?”
元映渊行礼道:“老师,学生心中有些疑惑,特来此寻找答案。”
赵阴木叹息:“我知你聪慧好学,但有些事情,并非你我所能改变。你所探寻的,可是那件事?”
元映渊连忙点头:“正是。学生发现,书院才子似乎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而这一切,似乎与东魏和北魏的政局紧密相连。”
赵阴木目光深沉,沉默片刻,最终决定开口:“善见,你既已知晓,我便不再隐瞒。书院才子,实则是北魏皇室遗孤,他名元俞,本是皇家支脉。如今高湛有杀元氏之心,故不得不隐姓埋名。他才高学广,身负复国重任,却也因此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那封神秘的书信,正是朝中某些奸臣为了陷害他而精心设计的圈套。”
元映渊震惊“原来如此!那老师,我们该如何做?”
赵霖目光深邃道:“阿殷,你记住,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你需暗中保护才子,同时寻找机会揭露奸臣的真面目,为东魏的未来尽一份力。”
元映渊坚定道:“学生明白了,定不负老师所望!”
夜深,东魏皇城被一层厚重的阴影所笼罩,宫殿的飞檐翘角在微弱的月光下显得阴森。
在皇城深处的一间偏室中,烛光摇曳,映照出几位朝臣的面容阴鸷。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圆桌旁,桌上摊开着一张详尽的地图,上面标记着北魏的各大势力分布与关键人物。
“丞相大人,我们的计划已经准备就绪,只待时机一到,便可将书院才子一举拿下,到时,他手中的复国遗诏也将落入我们之手。”一位身穿黑袍的官员压低声音,嗓音透着着贪婪与狠辣。
被称为丞相的中年男子,面容冷峻,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很好,只要掌握了那份遗诏,我们便可名正言顺地控制朝局,甚至……取而代之。”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咬牙切齿
“不过,有个叫元阿殷的人似乎不是省油的灯,这人是个他们宗族旁支中的旁支,他近日在书院内的举动颇为可疑,似乎在暗中调查什么。”另一位官员眉头紧锁,显得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