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车熟路地上前敲响蓬莱阁的赤铜大门,里面传来了玄虚子不耐烦的声音:“又是谁来了?今日怎么这么多人来这蓬莱阁,扰我清静。”
玄虚子打开大门,见是江南,转怒为喜,“傻小子,这么快就回来看我了。前些日子听说你下山了,这么快就回来了?”随后,他的视线锁定在“黑仔”身上。“好小子,你这黑熊仔哪里来的。看着样子有些像大力熊一族。妖兽很少与人亲近,更别说是身负天赋神通的妖兽了,你小子的运气倒是不错。”
江南“嘿嘿”一笑,把此次自己下山的经历向玄虚子简略讲述了一番。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让玄虚子听后唏嘘不已,感叹江南此番有惊无险,确是三清祖师显灵保佑。
江南讲了个七七八八,玄虚子自然也听出了江南此次来阁的目的,便让江南将他所悟尽情展示一番。
江南一通使来,效果还是不甚如意。
玄虚子一眼便已看出门道,说:“你这劳什子‘鬼面土甲术’不能持久,完全是灵力不足所致。我说你小子也是个木鱼脑袋,难道不能减少法术范围,只护住要害部位吗?至于你使的那几招,应该是缚人的招式,可你用剑使出,如何缚人?根本驴头不对马嘴。”
真是一句惊醒梦中人。“不过太师叔,弟子如果不用剑,那我一直以来所修的招式岂非没了根基。”
玄虚子这回倒没有批评江南见识浅薄,只是严肃地说:“小子,你可知,修行到了神通天境巅峰是如何突破到大罗仙境的?”
江南不知为何玄虚子会提起如此遥远的事,摇了摇头,“弟子不知。”
玄虚子凌空虚点,灵力在空中凝结成字,然后郑重地说:“其实就是一个字,就是这个“道”字。何谓仙人?无非就是掌握了天地间的一道法则,可以言出法随,方寸之间,我即为天地。我们道家也有云大道三千。你看……”只见玄虚子对着地上的一片枯叶抬手一招,枯叶就像听到他的召唤飞到他的掌心里。然后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枯萎的叶片开始变绿,变得苍翠欲滴,仿佛重新焕发出了生命。
“这就是我的道。以木灵力为引,名曰万物逢春,可夺造化,塑生机,不过只要离开我的灵力……。”话音刚落,绿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枯萎,最后变成了随风的碎屑。
“其实,自己悟出的道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不管是武学、道法、神通皆是如此。小子,据你所说,你那日与人做生死搏杀之时悟出的缚人之法才是你的道。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不管招式再精妙,术法威力再大,也成就不了圆满。而自己的却是不同,一开始虽然很浅薄拙劣,但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总会功德圆满。”
这是江南第一次听大罗仙境的修士谈“道。”无论是刚才枯叶逢春的手段,还是玄虚子关于“道”的论述,让他都不由沉浸在其中,心驰神往,久久不能回过神来。答案好像摆眼前,又好像有一层窗户纸,怎么也捅不破。
大概过了一盏茶的功夫,玄虚子还是打断了江南的沉思,“莫急,修行之路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要好高骛远,自己的道自己悟。我一直以为你这小子必须要到神通天境才会去悟自己的道。没想到这么快就入了门。想想也是,从你自创的几门古怪道法来看,既然前人教不了,也只有自己去悟。悟道这个事情,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每个人的认知都有所不同,但老道以为还是越早越好。”
“谢太师叔指点。”玄虚子一席话让江南所悟良多,心中的困惑也解开了大半。
“正好,你小子来得也是运气。既然你所悟的招式和你所使得兵器相冲,就让阁里面的小子,陪你去上清峰灵宝库看看。我们三清道宗的兵器就属那里最多,保不齐就能找到一件称手的。”还没等江南反应过来,玄虚子就冲着蓬莱阁内喊道:“阁里的小子,快些出来,帮老道我跑个腿,回你的上清峰一趟。”
话音刚落,就见一人,身穿一袭青衣长服,头戴一条天青抹额,身背一个古朴剑匣,从阁内而出,来到江南和玄虚子面前,向着玄虚子行礼道:“太师叔言重了,此等小事,举手之劳,何须用个帮字。”
来人身法极快,显然修为不俗。等江南看清来人的相貌,只见那人生得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身高八尺,英武不凡。
在江南细细打量那人的时候,那人也在仔细观察着江南。
隐隐地两人都有面熟之感。
“是小南(是阿寒)吗?”两个年少的玩伴,此刻心有灵犀,同时开了口。
“果然是你啊。”重逢的喜悦瞬间涌上两个人的心头。六年未见没有让他们变得陌生疏远,反而让他们彼此牵挂。
最后,所有思念都汇成一句:“这些年,你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