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主要奖项的电影只有7部—
93年获得金棕榈最高奖的《霸王别姬》还有获得评审团大奖的《戏梦人生》…
(台湾电影,虽然时代背景有点难评,但还是加进来了…)
94年获得评审团大奖还有最佳男演员奖的《活着》,以及97年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春光乍现》…
00年获得评审团大奖的《鬼子来了》以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的《一一》还有最佳男演员奖的《花样年华》
可能是之前获得金棕榈还有最佳导演这两个大奖的在两岸三地只有陈恺歌、王家伟、杨德常三位导演…
即使是这些顶级导演也只获得过其中一项大奖,获得两项大奖的是张艺谋和葛优…
(《花样年华》也获得了两项奖,不过一个是技术奖…)
于是各国媒体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张开了大口,采访起了电影导演…
比如:“首次参加戛纳就获得金棕榈和最佳导演的感受是怎样的?”
“很复杂,百感交集,就像导致战争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一样。”
听到文华这么回答,有资深影评人问了句—
“电影中导演你饰演的是喜欢捏泥人的学生,电影中被日本兵踩到泥土里的泥人是象征着引发战争的土地资源吗?”
“按照你的说法,在电影里跟文华互相喜欢的女学生,还有其他女学生们岂不是也是一种资源。”
还没等文华回答,李铭就这么插了一句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顺着提问者的话继续说下去的话…
在文华听后不由自主地跟了一旁的茜茜对视的时候,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的这话题太直接了,影评人的问题也变得委婉了起来:
“电影中信仰道教的小道士,还有信仰佛教的少林弟子,跟信仰神道教的日本兵,还有信仰佛教的日本僧侣是刻意找的吗?”
李铭听后,看了正在跟茜茜对视的文华一眼,然后轻“咳”了一声…
在收到李铭‘这个问题可以回答’的提醒后,文华也介绍了一下饰演小道士和少林弟子以及日本人的演员—
“不算刻意找的,刚好之前我跟保强在李杨导演的《盲井》中合作过,知道他小时候在少林寺练过,我跟老胡还有传军也一起在《重返十八岁》里合作过,老胡试妆小道士也很适合,传军也挺像日本人的…”
(《大象》电影中有很多人们觉得导致科伦拜事件发生的原因,比如:枪战杀人游戏等
《潭头大象》则将这些因素改成了导致战争的因素,比如:土地宗教等等)
说着说着,文华也不由得宣传起下一部电影来了—
“对了,《重返十八岁》再过两个月就全球同映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回去后可以去电影院支持一下。”
虽然媒体听后应了一声,但他们接着问了李铭一句:“上次您跟史蒂文·索德伯格合作了《永不妥协》,这次你们有没有再次合作的计划?”
可能是听出了媒体‘《潭头大象》是不是在私下拉拢了几位评委才能得到金棕榈和最佳导演的?’的言外之意…
“没有,而且今天的主角是戛纳和《潭头大象》。”
可能是因为《永不妥协》是获得了奥斯卡影后的美国电影,现场的媒体还有影评人听后也再次将话题放到了《潭头大象》以及戛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