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牡丹艳丽否,
世间才子何其多。
女儿心灵如明镜,
文采如梦绕芳草。”
李清照想了想,也许求晁师父,让晁师父跟父亲说也许行,就答道:“等晁师父下次来授课时请师父游说爹爹。”
又过几日,晚饭时,爹爹、大娘子、李清照和小弟李迒依次坐好后,
父亲说:“小迒已到入学年龄,我已给小迒在小学给报备,开春就可以入小学了。”
弟弟听到很开心,说谢谢爹爹。
李清照羡慕的看向弟弟,弟弟可以入小学,大一点时可以考入太学,自己只能在家接受大娘子的教授,没办法跟学子们一起跟大师学习,自然有点懊恼。
李清照的表情变化被大娘子看在眼里,正恨自己不是男儿身,突然听到大娘子说道:
“小清,你爹爹在太学已经给你推荐当旁听生了。“
李清照听完心中一喜,问道:“爹爹,你同意了?”
李清照看向爹爹,李格非表情没变道:
“小清,太学虽然可以学各种知识,但也不可避免会涉及朝政之争,虽你是一女子,但你的言论会被认为是为父的立场,所以你答应父亲一件事,不要在太学中发表任何可能得罪某个门派的言论。朝堂上的事情复杂,可能不是你能想明白的。”
李清照回答道,“我会认真学习,不会乱发表看法。”
李清照听了父亲的话,点头表示答应,其实没往心里去,她闭了一下眼,脑海中浮现出太学的宏伟场景。
她想象着那里高雅的建筑,朱雀门外的御街,悠扬的琴音和清越的笛声在空气中交织,如诗如画。她幻想着身处其中,与同窗好友共谈经史,探讨诗文,犹如一只彩蝶在知识的花海中翩翩起舞。
她想象在太学的课堂上,她想象自己身着文士之装,端坐在经典之间,教授们言传身教,引导她探索知识的深邃。
她幻想自己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些共同追求知识的同窗,一同涉猎典籍,畅谈人生百味。
她想象着在熙熙攘攘的太学生活中,找到知音,共同探讨文学艺术,共享求学的欢乐。
李清照突想着自己以女儿身去听讲课,总是会有一些不便,睁开眼睛询问道:
“爹爹,大娘子,我想女扮男装去旁听可以吗?”
爹爹和大娘子相视一眼后,爹爹说道:“行。”
一时无话,大家默默吃完晚饭后各自散去。
李清照和翠儿回到闺房里,问道:“怎么爹爹同意了,是谁给我弄了推荐信的?”
翠儿提醒道:“也许是晁先生说老爷的,上次先生来授课不是还问了你是不是想去太学学习吗?”
李清照点头表示赞同:“应该是,下次晁师父来时谢谢他。”
翠儿说道:“小少爷入小学,小学提供宿舍,初一十五才可回家,而小娘子是去太学旁听,太学不给旁听生提供宿舍和饭食,得自己每天准备。且走路去太学路上要花上一个时辰。”
如今京中名门闺女太多做女儿态,修女红,个别官宦或富商家庭还给女儿缠足,足不出户等。
走路去太学,李清照觉得并不是一件难事,自己小时候就在乡村生活,爬山都不是问题,何况在京都走一段平路。
自己亲母2岁去世后,爹爹实在没办法带在身边,就送回老家由祖父母教育,在老家的日子里,李清照过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她在山野间奔跑,追逐蝴蝶,沐浴在阳光下。与京中那些修女红、缠足的女子相比,她更像是一朵未经雕琢的山间野花,保持着天然的清新与灵动。
无拘无束的童年,再加上回到京都以后,父母对她也没有过多的约束,自然养成了一些山野豪爽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