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婚姻乃是人生之重大决定,不仅关系到两家的声誉,更关系到皇家的体面与稳定。您所提的‘性情不合’,不知可否有具体实例?或者,此事背后还隐藏着其它不为人知的原因?”
赵佶有些回避章惇的目光,吞吞吐吐地说:
“其实并无特别之大事,只是日常生活中总觉彼此难以契合,难以找到心灵的共鸣。至于隐瞒之事,并非有意相瞒,确有一位女子,她才华横溢,与我心意相通。但此事关系复杂,尚不能公开……”
章惇心中一动,已然明白了赵佶欲退婚的真正原因。
他平静地打断道:“无论这位‘才情出众’的女子是谁,这都不能直接作为退婚的理由,否则只会让外界对您的品行产生非议,认为您见异思迁,对皇家声誉将造成不利影响。”
赵佶脸色微变,显然被章惇的话戳中了内心的忧虑,他点点头,又急忙摇头,
“章相所言极是,但我与王家之婚约确实令我日夜难安,恳请章相能设法相助,寻找一条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
章惇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说道:
“王爷,此事需谨慎处理。我们需从长计议,寻找一个既能保全皇家与王家颜面,又能顾及您个人幸福的方案。但在此之前,您必须向我保证,不会轻举妄动,一切交由我来安排。”
赵佶闻言,仿佛看到了希望,急忙应道:“章相放心,我定当按章相所言,一切静待章相的安排。”
章惇内心的不认可并未直接表露,但他的严肃神情和审慎态度已经透露出对赵佶轻率行为的担忧和不认同。
他语气平静却坚定地说:“王爷,您身为皇室的重要成员,一言一行都关系到皇族的声誉与稳定。您的婚姻更非个人私事,而是牵动着朝廷与各大贵族的关系网。今日所说之事,臣自会慎重处理,但必须经过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官员的共同商议,以决定最合适的行动方针。”
赵佶感受到章惇话语中的坚定,心中虽焦虑不安,但只能强作镇定地回应:
“一切就有劳章相了,我静候佳音。”
章惇拱手告辞,步出端王府时,心中已经有了周全的计划。
他清楚,仅凭赵佶目前所提供的理由,远远不足以支撑其退婚的要求。
三省的官员皆遵循礼制,极为重视皇室婚约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若他们知晓赵佶退婚的真正动机,定会反对。
正如章惇所预料的,当他将赵佶的情况及自己的分析转达给三省官员后,这些官员们一致认为端王的退婚理由不仅牵强,而且有违礼制,不利于维持皇室与王家之间稳固的关系,更可能引发民间对皇室道德操守的质疑。
于是,三省官员决定联名上奏皇帝,明确表达了他们对端王退婚一事的反对态度,认为此事不符合礼制,建议不予批准。
面对三省官员的集体反对,皇帝即便有心偏袒自己的弟弟,也是爱莫能助,无法忽视朝廷重臣的权威意见,最终只能无奈接受这一结果。
赵佶的退婚计划就此搁浅,此事虽未公开,但在朝廷高层中已成定论,赵佶与王氏的婚约得以维持,而赵佶的退婚闹剧成为一段秘而不宣的宫廷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