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见太后动怒,心中一紧,不敢再提及退婚之事,只能转而探口风:
“孩儿明白,此事关乎皇家威严与王家颜面。孩儿想自己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共度人生,故而前来请太后教诲,看是否有可能……”
向太后打断他的话,严厉道:
“此事不必再议。你与王家的婚事已定,不容更改。你身为皇族子孙,当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个人情感而置皇家利益于不顾。至于你有其它喜欢的女子,你若真有情谊,不妨纳为侧室,何苦为此事纠结?”
赵佶听罢,心中失望至极,但仍不敢违逆太后之意,只得低头应道:“孩儿谨遵太后教诲。”
随后,他默默退出太后寝宫,心中满是无奈与苦涩。
赵佶离开慈德宫后,心事重重地来到垂拱殿,穿过重重禁卫,来到了皇帝的书房。
他见六哥正在案前批阅奏折,便轻轻叩门,待皇帝抬头示意,才步入室内。
他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行礼道:“皇兄,臣弟有要事相求。”
皇帝放下手中朱笔,抬眼看向赵佶,微微蹙眉:“你我兄弟之间,何须这般客套?有什么事直言便是。”
赵佶深吸一口气,将心一横,将自己的心意与对李清照的倾慕,以及与王繁英婚事的困扰全盘托出,恳求道:
“皇兄,臣弟知道此事涉及皇族颜面与太后意愿,但臣弟对李清照一往情深,实难违背内心。恳请六哥能出面斡旋,助臣弟摆脱这桩无爱的婚约。”
皇帝听后,面色凝重,沉吟半晌,摇头道:
“你应该知道朕近期因提高母妃待遇之事已惹得太后不悦,如今你又欲退婚,这婚约又是太后亲自主持,且王繁英又是她的远亲。朕实不愿再触怒太后,为你之事再起波澜。”
赵佶闻言,心中一沉,但仍不死心,恳切道:
“皇兄,臣弟明白此事难办,但若错过李清照,臣弟恐抱憾终生。还请皇兄念及手足之情,哪怕只是尝试,也请为臣弟争取一线生机。”
皇帝看着赵佶坚毅的眼神,心中暗自思量,最终微微点头:“你且先回去,此事朕需仔细考虑。”
赵佶致谢过后离开。
下朝后,皇帝移步前往崇恩宫的途中,不由得沉浸在自己的过往回忆之中。
当年,自己年纪小,祖母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自己婚事自己不能作主,只好听从安排立孟氏为后,婚后,对孟氏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
然而,也许感受到了自己对她的冷淡态度,孟氏后来在宫中请巫师做法,自己当然无法容忍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她被废黜,移居瑶华宫。
皇帝内心深处满是无奈,贵为天子,却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无法与自己真正心爱的刘菁菁结为夫妻,只能将她封为贤妃,而不能立为皇后。
这段经历让皇帝深刻体会到,婚姻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无法忽视。这也使他对于赵佶目前所面临的情感困境感同身受。
踏入崇恩宫,皇帝看见刘贤妃正温柔地与公主嬉戏。
注意到皇帝面色凝重,刘贤妃轻轻放下公主,上前关切地询问道:
“皇上,是不是朝政上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皇帝深吸一口气,将赵佶面临的退婚问题全盘托出。
刘贤妃闻言,神情一顿,思索片刻后方才柔声说道:
“皇上,此事确实复杂。但臣妾想起先前孟仙师的情况,若双方没有感情基础便成婚,日后难免会陷入不幸。官家您不妨想个法子,帮一帮端王吧。”
提及孟皇后的旧事,皇帝眼神一亮,心中有了盘算:
“十一弟的婚事是由内侍省负责下达的婚书,此事交由内侍省处理,似乎更为妥帖。”内侍省专责皇族事务,由他们出面操作,就不易引起外界的过多关注和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