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后,是哄然大笑,早忘记刚讲过的小鬼和山魈的故事是不是吓人,是不是合乎逻辑,是不是会存在着,大家也不辩解了,是边笑边忙着请其他奶奶们,再给讲个恐怖的鬼故事。
陈奶奶讲:都说这幺岭上闹鬼,也有山魈和妖怪,还经常有人看见跳动的火亮,却从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连小小的火情也没有出现过。那时,人家少,住家出门就是山林,一旦发生山火,家就会被烧掉。所以在早的人,都不许小孩子拿到火镰和火石,山林荒地,就没有发生过火灾,但天火除外。可自从幺岭前后有人家以来,也没有听说哪里发生过天火。
话说从前,紧挨幺岭住着的一户人家,是一对勤劳聪慧的新婚夫妇。有一天,女人一个人正在家中推磨,忽然跑来一个从没见过的陌生小孩儿,长得是十分招人稀罕,没那么好看的。
女人问:“你来我家有啥事儿?”
小孩说:“借火镰。”
女人一听,就说:“小孩儿不能玩火,玩火危险。用火镰的话,请你家大人来吧。”女人就以这个理由拒绝了小孩,同时也想弄明白,这是村中谁家的孩子。
小孩儿听了,就失望地走了。可这之后,只要这家的男人不在家,这个小孩儿就来向女人借火镰。女人觉得这个小孩儿有点儿怪,村中人家多,他不去借,却舍近求远,跑来向她借,就对男人说了这个事儿。
男人就有了警觉,对女人说:“这个小孩儿肯定不是人,不是小鬼就是山魈,要不就是妖怪,它是想借助幻化成人的样子,干只有人才能干的事儿,一定不是啥好事儿。不能借给它火镰,还要把火镰藏好。但我们得想个法子,让它消除借火镰去玩火的这个念头,以免后患。”于是,男人就教女人等那小孩儿再来时,去怎么打发。
等那小孩儿再次出现说借火镰后,女人就对小孩儿说:“你这个小鬼头儿,我不能把火镰借给你!”
小孩一听,不称呼它为小孩儿,而是称呼它是小鬼头儿,立马就没了神采,变颜变色地垂下头,慌张地说:“不不,对不起!这个火镰,不借了。”然后是一溜烟地就跑没影了。
这女人的话,是男人教的,男人还对女人说:“如果称呼它‘小鬼头儿’,它不慌张,不变色,不逃走,它就不是鬼。那你就改口说:‘你个山魈似的淘气包儿,借火干啥?’它听了这话就变样地离开,证明是山魈。这么说后,它还不以为然地不走,你就说:‘你个精灵般的小孩儿,借火镰想作啥妖?’它是妖怪,听了也会跑掉。反之,就会继续借火镰。因为鬼最怕被说是鬼,山魈也怕指出是山魈,是妖怪怕被点明是妖,这就跟做贼的小偷一样,最怕被称呼为小偷。揭穿它的底儿,就破掉了它的邪魔道行,跑得慢,会现原形,报废地跟个死木桩没有两样。这就是小鬼、山魈和妖怪们,最讨厌和最害怕被赶的方式。”
想不到,那借火镰的小孩儿是个小鬼幻化的,被识破后就失去了法力,从此,再也没来借过火镰。
由此传说,早头居住在山区的人们,见了凡是不认识的大人和小孩儿来借火镰,都不借。要是纠缠不走,就会冲它们说:“别装成小鬼、妖怪、山魈的样子来借火,你们要干啥?”来的一旦是小鬼、妖怪或是山魈,就以为被人看穿了它们的把戏,会泄气地溜走,不再来了。如果是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会说明借火镰要干啥,是生火做饭,还是想抽袋烟。
那时,家家大人都很注重防火,都会警告自家的孩子:“不能玩火!玩火会招来小鬼、山魈和妖怪。它们会借助你们的手,失火烧掉我们的房子和家当。我们就会挨冻挨饿,没地方住,就跟满山跑的山魈差不多了。”有的大人,还拿“玩火尿炕”这样的话,来吓唬和警示孩子。在早,用这样的方式管教小孩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火烧当日穷”啊!
到此,陈奶奶的故事讲完了,五位奶奶们看了看天色,看了看有困意表情的甘老师,起身笑道:“要听,明天吧!根本夜短,得回家睡觉啦!都打开手电和手机,看好脚下的路,我们就都做个提灯小鬼,自己送自己回家吧!”
甘老师笑道:“对!要不了多久,这里也要安装太阳灯,修成一个小广场。到那时,我们就是想做个提灯的小鬼,都没有啥机会喽!”
想听鬼故事的人,虽然意犹未尽,可也要尊敬老人们的作息规律,就打开各自的手电,或是手机,搀扶着五位奶奶级的人物,陪同甘老师,是有说有笑地各自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