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支队伍的任务至关重要,一旦那些猎户胆敢踏出丛林,他们将毫不犹豫地出击,直接切断他们的退路,将其困在草原之上。
随着杨再兴的大军如潮水般缓缓向南退去,他们的脚步声仿佛在草原上敲响了一曲悲壮的战歌。与此同时,杨再兴的军队还巧妙地驱赶着草原上大量的野生动物,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丛林和草原边缘,突然间变得异常安静,再也没有任何动物的踪迹可供狩猎。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丛林中的那些神秘身影便按捺不住了。他们小心翼翼地探出身子,犹如鬼魅一般,在丛林的边缘若隐若现。经过几次轻微的试探之后,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彻底走出了那片茂密的丛林。
这些人手中握着的,基本上都是弓箭。虽然他们也拥有马匹,但显然他们的骑术并不娴熟,而且马匹的数量也相当有限。
这些人起初在草原上四处游弋,试图寻觅到猎物的踪迹。然而,由于杨再兴的驱赶策略,草原上的动物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不得不逐渐向南推进,一步步逼近杨再兴的军营。
然而,他们却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杨再兴的严密监视之下浑然不觉。事实上,自从他们踏入草原的那一刻起,杨再兴就已经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他耐心地等待着,直到这些人完全进入草原,才果断地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
起初这些人还想和以前一样,通过逃跑把杨再清的军队引到丛林里,结果他们的人员刚开始奔跑,就遭受到大量青骑军的火速追击。
让这些人感到绝望的是,当他们满心欢喜地以为马上就要抵达前方的丛林,只要进入那片茂密的丛林,他们就能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重新掌握主动权,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丛林前方却突然涌现出大量的军队,如同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横亘在他们面前。
这些人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无助之中,他们手中的弓弩在如此近距离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对那些装备精良的军队构成威胁。而周围的这些骑兵们,手持着先进的步枪,只需轻松扣动扳机,就能在远处将他们一一击毙。
面对这绝望的局面,有些人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经过两三次的尝试,试图用弓弩攻击远处的敌人,但结果却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再没有任何逃跑的机会了。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有些人最终选择了跪地投降。他们知道,继续抵抗只会让自己白白送命,倒不如放下武器,或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很快,这些投降的人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这片丛林中人类的生活习惯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据他们所言,这片丛林中的人类数量非常稀少,他们也是在很早之前因为各种原因陆续逃到此处避难的。由于原始丛林中野生动物繁多,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十分原始,主要依靠刀耕火种和渔猎为生。
就在前段时间,他们偶然间听说草原上已经没有了管控的主人,这对于一直被困在丛林中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于是,他们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向草原上发展,希望能在那里找到更好的生存空间。
杨再兴在了解情况后,展现出了他的宽容和智慧。他并没有对当地的土着居民施加过多的压力或为难他们,而是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与他们相处。
同时,杨再兴迅速将这里的情况传递给了赵旭,以便他能及时了解局势并做出决策。
赵旭在得知杨再兴已经成功打过北面的大湖,并在广袤的原始丛林前方陈兵后,立即对他下达了一些重要的命令。
赵旭深知目前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全面开发这片广袤的北方原始丛林,甚至连东北那片原始丛林也无法开采。然而,他明确表示这片广袤的区域必须被纳入大宋的版图之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赵旭决定让杨再兴组织当地的土着人民。他将为这些土着居民提供种子和牛羊牲畜,帮助他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赵旭特别强调,杨再兴必须留下一支军队长期驻扎在北部边陲,以确保整个北方领土永远属于大宋。这样的安排不仅能维护大宋的领土完整,也能保障当地土着居民的生活稳定。
如今,赵旭已经拥有了土豆,红薯以及南瓜等各种产量高的农作物,而且也知道北方这片黑土地适合什么植物生长,只要自己帮助当地的土着人生存下来,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片疆域会永远留在自己的版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