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记忆中,在上初一的那年,小舅结了婚,一家人欢欢喜喜。
但是不到半年,小舅妈就和大舅妈开始争吵不断,甚至动了手。
虽然吴晋没看见,但听人说打的很凶。有次外婆为了阻止两个儿媳的争吵,一不小心,被小舅妈扔的小凳子砸破了头。
这还得了,本来围观看热闹的村民立马上前制止,大声斥责。
在外面打工的小舅和大舅,听到消息立刻赶了回来。
兄弟两都知道自己的媳妇不和,一直也不好插手,听之任之,哪想到出了这档子事。
小舅感到非常的愧疚,但真要和小舅妈离婚也不舍得,于是两人就收拾收拾离开了村子,然后就再也没了消息。
直到吴晋大学毕业了,小舅才再次回到村子,只不过小舅妈还是没回来。
“算了,不说他了,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外公抽了一口烟叹了一口气说道。
“不说了不说了,来喝茶,吃个茶叶蛋。”外婆给吴晋剥了一个茶叶蛋。
吴晋二话不说接过两口就吃了。
“小龙和阿妹呢?”
将口中的鸡蛋鸡蛋黄用茶带下,吴晋问道。他们是大舅的孩子,一男一女。一个比他小3岁,一个小4岁,都是上小学的年纪。
“大概在阿虎家玩,我去把他们喊回来。”朱亚山说道。
“不喊,不喊,我马上和妈去三外婆和姨奶奶家拜年去。”吴晋赶紧说道。
“哥,三婶他们在家吧?”朱亚兰问道。
“在家,在家,这时候他们肯定在家”朱亚山说道。
“那行,我们先把东西送过去。”老妈说道。
一番收拾,除了是给大舅和外公外婆的拜年礼留下,其他的全都拉走,准备一趟把年拜完,省的来回跑。
“送完记得回来吃饭。”
“知道了外婆!”
三人拎着大袋子小袋子,走在潭石村的里面的石头路上。
相比较吴庄,潭石村里面路好太多了。因为村子附近就有一个采石场,不缺石头,所以村民有事没事就去拉两块石头回来垫路。
久而久之,整个村子都铺上是石头路。再加上村民的长久的踩踏,变得也很光滑,和徽州的那些旅游古村落有的一拼,唯一不足的就是大小不一致。
嗯,还有就是不出名。
一路上朱亚兰不停的和村民打招呼。
吴晋那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只能不停的在朱亚兰的介绍下喊着人,这个叔那个婶的。
很快,三人就先来到了三外婆家。
“三外婆,三外公!”吴晋呼喊道。
“哎呀,小晋来啦,赶紧坐,搞点茶喝。”三外婆热情的招呼的。
几人坐下,说了一会家常里短的事,吴晋是全程听着,插不上话,而是看着三外婆家的构造。
虽然年年都会来这里拜年,但是他依然很好奇。
同样的三间大瓦房,但是这间大瓦房靠近西边的那一边竟然隔了一个二层。
上面的是小舅的房间,下面竟然是猪圈,你可敢相信。
猪圈这一层很矮,只有一米五左右,用一扇铁栅栏门挡着。
好在现在已经不养猪了,变成了仓库。
“小风呢?”老妈问道。
“去丈母家去!”三外婆说道。
初二嘛,已经结婚的小舅自然要去拜年。
“小晋马上要上高中了吧?”三外公问道。
“嗯,过完年就要参加中考了。”吴晋回道。
“成绩怎样,准备上哪个学校,一中还是二中?”
得,又听一遍。这个话题对于正在上学的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话题。
“他那成绩,不倒数,能上二中就不错,一中就不想了。”吴厚海说道,语气中满是惭愧。
“二中也不错啊,努努力,到时候考个好大学!”
又谈论了一会,三人就拎着东西,继续去下一家拜年。
临走前三外婆塞给吴晋50块的压岁钱,虽然他极力推辞,但最后还是收了下来。
踩着石板路,哒哒哒的,三人很快就来到了姨奶家和大外婆家。
还是同样的流程,拜年,送礼,谈话,问成绩,收压岁钱。
等拜完年,再回到外婆家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可见拜年就不是一件能快速解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