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随着人数的增加,五百亩土地肯定不太够用。
但陈明看向地图,黄巾军营地两面环山。
此时已经将能开发的土地基本尽数开发。
不是用来种地,就是用来铺设硝田。
所以之后再想开垦荒地,平地肯定是不用考虑了。
只是比起砍伐天灰深林,陈明觉得不如开垦梯田。
毕竟长风山上有着一条青杨溪,可以解决梯田的灌溉问题。
之后只要能进行引流,打造梯田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于黄岐山,陈明暂时还不考虑去动。
毕竟黄岐山上矿藏无数,万一在开垦的时候挖出什么新矿。
还得换地方开垦,纯属白费力气。
而后陈明又看向了肉类。
“每三日一条,三百六十五天,一百二十一条,倒是勉强够。
只是之后劳工数量还会增加,黄巾军规模还会苦大,倒也还是差不多得开设养殖场了。”
黄巾军目前的肉类来源几乎全靠,弓长羽带队上山打猎。
但陈明可不认为这两座山上的野生动物,还够黄巾军再吃个几年。
而之所以之前一直没有搞养殖场的原因就是,驯化野生动物比较麻烦。
而且黄巾军也拿不出多少余钱购买家禽。
但是目前在连云寨收缴了一大批战利品,经费问题基本解决后。
陈明决定,可以开始进行早期家禽饲养,和选种杂交了。
所以陈明的第一目标,肯定是鸡鸭这种生长周期短,繁殖数量大的家禽。
而猪则是放在了第二位。
不过这些饲养都和李水鱼的鱼塘一样,早期先少养,进行尝试。
等待养殖技术成熟后再进行大规模养殖。
随后陈明继续看向屏幕。
李水鱼在询问了弓长羽的几个下属后,大概得知了县城中的粮价。
最终定下了贡献币的购买力。
一贡献币等于一晚粟米粥。
两贡献币等于一个馒头。
三贡献币等于一碗米粥。
四贡献币等于一叠咸菜。
屏幕外见李水鱼定下的购买力,陈明觉得还能用。
于是便开始,准备向其发送了一条新的建言。
他要让李水鱼写下,黄巾军中第一个纸质法案。
《劳工权益法》
其中的内容就是这两日开会和决定下来的劳工待遇,以及陈明加入的一条。
陈明之所以要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让黄巾军具备初步的法律意识。
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劳工认字的积极性。
因为陈明加入的那一条法案就是,学会认字的劳工可以晋升职工,干些更体面的工作。
不仅如此,还有之前欧阳迁向弓长羽提的建议,也就是告示栏陈明也决定继续沿用。
将军中事务全部记录在纸上,贴到告示栏上。
每次只安排一次宣读,之后要是还想更清楚的了解新法案。
就得自己学会认字上前来看才行。
这样一来识字和不识字的差距就会渐渐拉开。
而在意识到识字的好处后,劳工们识字的积极性也会增加。
同时陈明也决定,开设黄巾军识字课堂,让劳工和军中女性一起学会认字。
之所以会这样考虑,是因为陈明觉得。
伴随着之后工作的技术难度会逐渐增加。
以及四部当中除劳动力外,还需要其他职员的关系。
所以黄巾军中对于会识字写字的人才需求量会渐渐增加。
而且不仅仅是四部问题,在今年等欧阳迁回到黄巾军营地成为他的信徒之后。
陈明要开始安排,让欧阳迁进行黄巾军内的初步思想教育工作。
这些东西,不仅是黄巾军要学习。
而是进入黄巾军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习。
陈明将黄巾军打造为一个新思潮试点,之后再继续逐步推广。
早在不准备要皇帝那会起。
陈明就知道要推翻乾元王朝,就不能从单纯的武力和生产力上入手。
思想解放工作更为重要。
尤其是在看过人市的流民,和连云寨的女人后,陈明就认为有必要。
且必须要让全天下的民众都知道,他们为什么过得这么辛苦,为什么努力了却也吃不饱饭。
究竟是谁在压迫他们。
只有这样,给百姓树立一个明确的打击封建王朝和封建制度的目标,天下的人心才能齐。
在思考一番后,陈明将其想法整理为建言发给了李水鱼。
屏幕了,劳累了一晚上,正准备睡觉的李水鱼,忽然听到了脑海中响起的模糊声音。
顿时双眼瞪大精神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