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朝堂争论得面红耳赤。其他大臣权衡利弊,思考支持哪方。局势愈发紧张,“夏”朝如处暴风雨中心,未来充满变数。而昏迷的孔甲对此一无所知,“夏”朝在关键十字路口,等待命运抉择。
各方角力,人心难安
随着储君之争加剧,两派不仅在朝堂针锋相对,还在民间拉拢势力。
支持姒皋的元老利用人脉,与各地豪强大族联系。亲信携厚礼前往豪强大族府邸游说。
“诸位,姒皋公子温文尔雅,有长者之风,若为储君,必善待各位。如今局势动荡,正是展现忠诚之时,支持姒皋公子,便是支持‘夏’朝稳定繁荣。”亲信言辞恳切,心中想着一定要说服这些豪强大族,壮大己方势力。
豪强大族有的看重元老势力,有的被描绘的前景打动,纷纷表示支持姒皋。一时间,姒皋在民间获不少豪强大族拥护。
支持姒发的年轻将领和新兴贵族,则吸引民间侠义之士和有志青年。他们举办比武大会、学术交流等活动。
“各位英雄豪杰,姒发公子胸怀大志,欲带领‘夏’朝走向辉煌。他不拘一格用人才,有才华抱负,在其麾下定能成就大业!”一位将领在比武大会上高声说道,内心充满对姒发的信心,相信能吸引众多人才。
这些活动提升了姒发的知名度,吸引有识之士加入。侠义之士被开拓精神吸引,有志青年渴望实现理想。
两派在民间的活动,让社会氛围紧张。百姓虽不懂政治斗争,却也感压抑。街头巷尾,人们小声议论储君之争。
“听说了吗?姒皋公子和姒发公子为储君之位争得不可开交。”一位百姓在茶馆压低声音说。
“唉,不管谁当储君,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就行。别因储君之争闹得天下大乱。”另一位百姓忧心回应。
在人心惶惶中,“夏”朝局势复杂。姒皋和姒发两派积蓄力量,等待孔甲决断,准备应对挑战。“夏”朝站在命运转折点,走向取决于储君之争结果。
暗流涌动下的朝堂风云
朝堂上,储君之争影响日显。朝会常被争吵弹劾打断,大臣们无心国事,专注争斗。
一日,支持姒皋的大臣弹劾:“陛下,臣闻姒发亲信在南方私自扩充军备,意图不明。此乃严重违法之举,望陛下严惩!” 这位大臣心想,此次弹劾若成功,定能打压姒发一派。
支持姒发的大臣辩护:“陛下,这是污蔑!南方边境有匪患,扩充军备是保百姓平安,乃有功之举,怎能污蔑为意图不轨?” 他心急如焚,生怕孔甲听信对方,影响姒发前途。
孔甲躺在病榻,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听到争吵,烦闷却无力制止。他深知储君之争致朝堂混乱,若不控制,“夏”朝危矣。但此时他虚弱无力,难以决断。
“都……都别吵了……”孔甲微弱说道,大臣们停吵看向他。孔甲眼神疲惫无奈,“储君之事……容后再议……当务之急……是稳定朝纲……”说完又昏迷。
大臣们各有所思。支持姒皋的大臣认为孔甲未斥责弹劾,或许是好信号;支持姒发的大臣觉得容后再议还有机会。
在暗流涌动的朝堂中,“夏”朝未来充满不确定。两派等待孔甲决断,积蓄力量。“夏”朝命运取决于这场储君之争,是繁荣还是内乱,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