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
范阳城门大开,大军冲入城内。
原范阳军队全部缴械投降,平卢和河东两地的军队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只余少部分人追随宋云谏逃离。
城中一片狼藉,幸而只有少数百姓伤亡。
萧衍骑在马背上,对一旁的谢云玠道:
“你且去追宋云谏,这里我和三公子留下善后。”
敌人狡诈,谢云玠也不耽误,只是面对萧衍多少有些不自在。
“这次多谢你了。”
萧衍却比他自然多了:“不必谢,我们都是为公主办事。宋云谏此人有些气运在身上,邪门得很,将军一定万般小心才是。”
谢云玠点点头,时间紧,他不敢耽误,又交代几句便带着一队人马前去追赶。
待他走后,萧衍和夏怀煊都没坐下歇一会儿,直接便去了范阳大牢。
原范阳节度使庄河以及平卢节度使朱鞅被囚禁于此,河东节度使在攻城时已经阵亡。
半月前,宋云谏以范阳百姓的性命相威胁,萧衍建议谢云玠先退兵二十里,而后便开始与对方周旋。
范阳本地的军人,上至四五品的将领,下至普通的无名小卒,至少六成祖籍都在方圆百里之内。
更不提,还有宋云谏控制范阳后现征的兵,全是本地的壮年力。
萧衍来之前便知,宋云谏让三位节度使臣服于他后,并没有重新整合手里的兵力,每个军队仍是原来的将领管理。
或许对方也想过重新整合,但一旦整合,就意味着许多位置只有一个人了,原先的将领肯定会不服大闹,这自然是不利于当下的。
所以,宋云谏看似有三十万兵力,但号召力并不强,在他下令捉拿城中百姓时,原本就不齐的军心更加涣散了。
萧衍利用这一点,以谈判的名义找上了范阳的几位将领,在确定对方对宋云谏也有些微词后,逐步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
最后,他们还没动手,范阳城里的各方势力便自己闹起来了。
听说,庄河几人见宋云谏没有延绵子嗣的能力,居然动了借种的念头。
也就是因为这个借种,三大节度使的私心再也掩盖不住。
谁不想和自己更亲近的人当皇帝呢。
最后,范阳城里各方势力争斗不断,先前游说的几位将领趁机将抓捕的百姓放了,甚至还偷偷开了城门,放要逃难的百姓出去。
谢云玠这边收到信号后,立刻发动攻势,有火炮筒的威慑,对方溃不成军,很快便丢盔弃甲。
萧衍走入昏暗的牢狱中,狱卒下意识将他领去见庄河。
“大人,庄节度使就在里面,您放心,绑得严严实实,伤不了人。”
萧衍恍若未闻,道:
“朱鞅在何处?”
狱卒惊觉自己是拍错了马屁,忙点头哈腰把他领向另一处牢房。
朱鞅身份特殊,关他的地方偏僻,除了看守的狱卒再没有其他人。
可能是年纪大了,怕冷,朱鞅像只鹌鹑蜷缩在墙角,此刻闭着眼,也不知是不是睡着了。
“大人,就是这儿了。”
萧衍从走过转角后视线就没有从对方身上挪开过。
他一言不发盯着人看了许久,直到狱卒问他还有没有别的吩咐,他才眨了一下眼。
“你们都退下吧。”
“是,大人,有什么需要您叫我。”
狱卒最后拍了句马屁,将钥匙交给他,很有眼色地跟着萧衍带来的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