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十六日,被唐朝封为燕郡王的李艺(原名罗艺)率军再次击败窦建德驻守在笼火城的军队。
笼火城的具体地理位置至今尚未有确切定论,但根据史料记载与地理形势推测,其大致位于唐代河北道中部,约在今河北省保定市至石家庄市之间的区域,可能靠近当时的瀛州(今河北河间)或定州(今河北定州)附近。
笼火城作为窦建德势力范围的北部边缘要塞,该城处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既可控扼穿越太行山的井陉等通道,又能监视河北平原南北交通线,具有衔接河北腹地与幽燕地区的战略价值。
武德三年冬,幽州总管府议事厅内,炭盆噼啪作响,李艺身披狐裘立于羊皮地图前,麾下将领程世猛、崔元逊等数名核心将领分列左右,斥候正跪地禀报军情:“报郡王!窦建德部将高雅贤率两万步卒进驻笼火城,正在加固城防。夏军粮队三日一过滹沱河,守备松懈。”斥候说着展开沾雪帛书,展现在众将面前,“这是我军细作混入民夫绘制的城防图。”
李艺以马鞭指点地图,片刻后,说道:“笼火城北倚滹沱河支流,南接官道。高雅贤屯粮于此,分明是要为开春北攻我幽州囤积军资。”他转身看向崔元逊,:“崔参军,你上月截获的夏军密信怎么说?”
崔元逊展开手中卷轴,答道:“窦贼令高雅贤"立栅滹沱,待冰消则水陆并进",确是要打通河北粮道。不过...”他冷笑两声,继续道:“他恐怕不知秦王已破王世充外围七州,此刻夏军主力正往洛阳移动。”
程世猛捶案而起,道:“这厮既分兵来送死,咱们就砍了窦建德伸向北边的爪子!末将请率轻骑截其粮道,待城中饥馑...”
李艺打断了他的话,抬手制止道:“不可。高雅贤乃窦建德帐下宿将,岂会不防劫粮?传令下去,明日五更,你带三千精骑佯攻衡水,把赵州守军引出。”说着,他手中马鞭杆划过地图山隘,又对崔元逊说道:“崔参军领陌刀队伏于狼山坳,待其过半则断之。”
崔元逊眯眼细观地势,试探着问道:“大将军是要逼高雅贤分兵救援?可笼火城尚有两万守军...”
李艺拿起一旁代表唐军的小红旗钉在地图"笼火城"处,道:“本帅亲率幽州甲士夜渡滹沱河!程将军佯攻若成,笼火城守军必减。待你焚毁赵州援军辎重,我们便趁雪夜架起云梯!记住,破城后立刻点燃南门粮仓!”
众将齐声道:“得令!”
正在此时,军中幕僚疾步入内,抱双拳道:“报!秦王使者到,称洛阳战事胶着,望大将军想尽一切办法牵制窦建德北线。”
李艺抚剑大笑道:“回去禀告秦王,本帅这把火,定让窦建德首尾难顾!”他又扫视众将,说道,“此战若胜,窦贼要么回救老巢,要么眼睁睁看着笼火城粮草化作灰烬。传令三军,宰羊犒赏,雪停即发!”
在武德三年(620年)的军事格局中,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李艺以幽州为基地向南推进,笼火城便成为双方争夺的前沿据点。对窦建德而言,此城是抵御唐军南下、拱卫都城洺州(今河北永年)的屏障;对李艺而言,夺取该城既能切断窦建德向北联络高开道(盘踞渔阳的割据势力)的通道,又可威胁窦建德侧翼,迫使其分散兵力。
此战中李艺主动出击并获胜,不仅挫败了窦建德同年秋发动的北侵计划,更将唐军控制线向南推进,使得窦建德陷入既要西援洛阳王世充、又要防备北部李艺的两线压力,最终为次年李世民在虎牢关决战时窦建德被迫放弃固守策略、冒险西进埋下伏笔。
尽管现代考古尚未发现笼火城遗址,但其作为唐夏战争中关键支点的地位,仍能从《资治通鉴》将其与虎牢、黎阳等要地并列记载的叙事权重中得以印证。
李艺此次军事行动的出发地为其镇守的幽州(今北京一带)。自归附唐朝后,李艺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幽州总管,负责镇守东北边境,幽州既是其军政中心,也是对抗河北割据势力的前线基地。此次出击,李艺作为唐朝册封的边将,其军事行动由长安中央政权统筹,当时唐朝正与窦建德(夏王)、王世充(郑帝)展开中原争夺战,李渊已派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李艺在北线对窦建德的持续打击,实为配合唐朝“先平王世充、再图窦建德”的战略布局。
此次笼火城之战是李艺与窦建德势力长期对抗的延续,早在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艺就曾大破窦建德部将所率十万大军,次年又在衡水、藁城等地多次交锋。窦建德在武德三年秋试图北攻幽州以扩张势力,李艺的主动出击既是为阻截窦建德北上,亦是为牵制其兵力,防止其与王世充形成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