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正在暗自思忖,后面李庆红和姜氏兄弟三人一起追了上来,说道:“薛哥,我们四人一同来投军,偏偏不用哥哥你。日后要是开兵打仗,没有哥哥在,兄弟们也没了兴致,不如我们退回风火山,继续当草寇吧。” 薛仁贵说:“兄弟们,别糊涂了。为兄因为穿白衣服触怒了大老爷,所以不被录用。你们得到了总爷的赏识和重用,日后功名唾手可得,为什么要反悔,又去做绿林响马呢?这可万万使不得。” 三人说:“既然这样,哥哥你回去换身衣服,再来投军,小弟们在这里等你。” 薛仁贵说:“唉,兄弟,我两次投军都不被录用,这是命贱,再来也没用了。要是兄弟们念着今日结拜的情分,日后功成名就,接近了皇帝,在圣驾前保举我一本,提拔为兄,那我就万幸了。” 三兄弟说:“这还用说。那哥哥你回家路上小心,日后再图相见。” 薛仁贵应道:“知道了。” 便告别了三兄弟,到饭店取了行囊,心情郁闷地上路了,暂且不表。
且说三兄弟回到总府衙门,给中军送了盔甲银。在旗牌房里,他们和周青见了礼,大家详细讲述了各自的出身经历,又为薛礼两次投军不被录用而叹息了许久。大家都说:“我们既然都是结义兄弟了,以后就要同心协力,不能做出欺兄灭弟的事。”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薛仁贵与李庆红、姜氏兄弟三人分别后,心情一直闷闷不乐。他来到饭店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踏上了行程。没走上四五里路,只见四周树木繁茂,道路两旁都是高山,山路崎岖,行走艰难。山脚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此处为金钱山,有白额虎伤人,极为厉害,来往行人务必小心。” 薛仁贵见了,不禁笑道:“何须这般大惊小怪,吓唬行人?简直是小瞧天下人了。我偏要在此等一等,除掉这恶兽,消除祸患。” 于是,他就在两山交界的路上躺下来,一直睡到午后。
突然,只听见有人大声呼喊:“不好了,不好了!哎呀呀,这孽畜追来了,我命休矣,谁来救救我!”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人朝着山上飞奔而来。薛仁贵从睡梦中惊醒,赶忙站起身来查看。只见一匹快马飞驰而至,马上坐着一个人,头戴乌金盔,身穿大红显龙蟒袍,腰间系着金带,脚蹬皂靴,稳稳地踏在马镫上。此人留着一嘴白色的花须,手中拿着一条金披令箭,紧紧地拽着丝缰绳,拼命地奔跑,口中不停地呼救。薛仁贵抬眼望去,只见一只白额虎在后面如飞一般追赶。他心中暗想:“这人不是皇亲,就一定是国戚。我若不救他,他必定会葬身虎口。”
薛仁贵当机立断,立刻冲上前去,一把抓住老虎的脖颈处的毛,用力将老虎按住。那老虎拼命挣扎,却动弹不得。薛仁贵接着提起拳头,朝着老虎的左右眼珠猛击,边打边说:“孽畜,你在此不知伤害了多少人的性命,今日落在我手里,先把你的眼珠打出来,再放你走。” 那老虎吃痛,负着伤逃走了。
薛仁贵转身,关切地问道:“将军,您受惊了。请问将军尊姓大名,为何独自一人在此行走,遭此惊吓?” 那将军回答道:“我乃鲁国公程咬金,奉旨到各路催赶钱粮,恰好从这里经过,没想到遭遇了这孽畜。若是我年轻的时候,就算是一只猛虎,我也不会怕它。可如今我年老力衰,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幸亏遇到壮士你,真是感恩不尽。我看壮士你有这般本事,如今龙门县正在招兵,你为何不去投军,谋求个上进的机会呢?在这山路上消磨时光,能有什么好处?”
薛仁贵说:“原来是程老千岁,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不瞒千岁说,小人命运不佳,两次去投军,张总兵老爷都不肯录用,所以灰心丧气地打算回家,心中烦闷,便在此山林中睡觉。忽然听到呼喊声,这才起身查看。” 程咬金听了,大怒道:“岂有此理!张士贵奉旨招兵,本应挑选勇猛英雄,为何不用你?我本想带你回京城,只是不太方便。也罢,我有金披令箭一支,你拿着它去找张士贵,让他务必录用你。” 薛仁贵连忙应道:“是。多谢千岁。” 他接过令箭,程咬金便策马离开了,暂且不表。
且说薛仁贵得了鲁国公的令箭,连夜赶到龙门县。此时天色尚早,他径直来到衙门,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中军见了,大声喝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懂事。大老爷屡次都不用你,你还差点丢了性命,今日又来做什么?” 薛仁贵不慌不忙地说道:“别管那么多,快去禀报大老爷,就说有鲁国公的金披令箭在此,我要见大老爷。” 中军听了,不敢不报,说道:“你等着!”
中军进去禀报:“那个之前没被录用的薛礼,得了程千岁的令箭,要见大老爷。” 张士贵听了,心中一惊,说道:“既然如此,让他进来。” 中军出来,传薛仁贵进去。薛仁贵进入大堂,跪下,呈上令箭。张环一看,果然是鲁国公老千岁的令箭,便问道:“你这令箭是从哪里得来的?”
薛仁贵如实说道:“小人路过金钱山时,遇到一只白额猛虎,正要伤害程爷。小人便将老虎的两只眼睛打瞎,救了程公爷。他说要赶去各路催粮,回京要紧,没想到遇到老虎,幸亏我出手相救。他又问我:‘既然有本事,为何不去龙门投军?’小人说:‘已经投过两次军了,都不被录用,正打算回家。’千岁听了大怒,说:‘有这样的本事,为何不用?我有令箭,他若再不用你,我就找他算账!’所以小人这才斗胆前来。”
张环听了,吓得魂不附体,心中暗自盘算:如今看来,不得不录用他了。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道:“薛礼,既然如此,我就勉强录用你。但我有句话要问你:昨日程千岁可曾问过你的姓名?” 薛仁贵回答道:“这倒不曾问起。” 张环说:“如此还好。你两次投军,并非我故意不用你,我这是出于一片恻隐之心,想救你性命。你知道吗,你犯了大罪,朝廷正四处找你,要处决你呢。”
薛仁贵惊讶道:“小人从未做过坏事,怎么会有大罪?” 张环说道:“只因前日天子扫北归来,得到一个兆头,梦中见到一个身穿白袍、手持方天戟的小将,抓住朝廷官员,逼迫他们写降表,还留下四句诗:‘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生心必夺做金龙。’君王仔细琢磨这首诗,认为穿白袍的小将家住在山西,遥遥一点红指的就是山西;第二句暗示此人姓薛,第三句合起来就是仁贵二字,末句则表明这个薛仁贵有夺取天下的野心。留此人在世,日后必定是个大患。于是降旨,要暗中查访你,将你捉拿解送到京城处决,以绝后患。你却不知死活,自己送上门来。我有好生之德,所以借口你犯了名讳、犯了忌讳,要将你开刀问斩,让你不敢再来投军,断了这个念头,这岂不是救了你一命?没想到你偏偏又遇到了鲁国公,幸好他不知道你的姓名。要是说出来,你立刻就会被抓到京城处决。如今你有了这枝令箭,我也救不了你了。”
薛仁贵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下说道:“哎呀,求大老爷救救小人的性命,放小人回去,小人感恩不尽。” 张环说:“前日没有令箭,你偏不肯回家;如今有了这枝令箭,你想回家,也难了。” 薛仁贵哀求道:“大老爷啊,小人哪里知道这些详情?一直想着建功立业,没想到竟有这样的奇冤,万望大爷救救小人这蝼蚁般的性命。”
张环说:“也罢。我向来有好生之德,况且这也只是梦中之事,或许未必可信,何苦害你性命?看你本事高强,精通武艺,若想保全性命,除非隐瞒仁贵二字,就称薛礼。前锋营内月字号,还缺一名火头军,你就暂且做个火头军吧。倘若日后立下些功劳,我在皇上面前保举你,将功赎罪,也不是没有可能。” 薛仁贵听了,心中大喜,说道:“承蒙大老爷恩德,小人愿意做火头军。”
这时,周青等四名旗牌官跪下说道:“大老爷,我们愿意和薛大哥一起做火头军,求大老爷让我们住在一起。” 张环说:“也罢,既然你们都愿意做火头军,那就千万不能再叫薛仁贵这个名字。” 众人说道:“这个不用大老爷吩咐,我们只叫薛礼,私下里弟兄们也这么称呼。” 于是,四人脱下旗牌衣服,换上了火头军的衣帽,五个人一同进入了月字号营地。
这一天,五人正在里面睡觉,突然走进来四五十个人,都是些身强力壮、刚投军不久的新兵。他们看到这五人还在睡觉,便大声喝道:“嘿!火头军,太阳都老高了,还不起来烧饭?我们肚子都饿了。” 周青上前说道:“你们这班家伙,怎么这么放肆!这么多人在这里,为什么要我们烧饭?” 众人说:“火头军不烧饭,难道要我们烧不成?自然是火头军烧饭来伺候我们。” 周青说:“我们是火头将军,怎么能少了‘将’字,叫起火头军来了?” 众人听了,大怒道:“好你个狂妄的火头军!再多说一句,我们就动手打人了。” 周青说:“要打?来啊,来啊,来啊!” 他向前走了一步,伸手一推,那些人竟都站立不稳,纷纷摔倒在地。众人爬起身来,说道:“火头将军果然本事高强,请问尊姓大名,我们这就去烧饭。” 周青说:“你们要问姓名?这三位是李庆红、姜兴本、姜兴霸,他们以前在绿林闯荡,在风火山杀人放火,眼睛都不眨一下,勇猛无比,却被我薛大哥活生生擒住。如今他们改邪归正,投身军旅,立志要做立功之人。”
这些英雄们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