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青不许张扬,周飒却不管那么多。
一把抱住南瓜,将十一岁的少年抛起来一上一下的,欢呼着:
“南瓜你真棒!娘亲为你骄傲!”
十一岁的南瓜脸红得跟过年红灯笼似的,他如今是周忆南,正儿八经的童生了!
娘就算力气大,也不能把他当小娃娃抛啊!
被放下来时,他眼睛都湿润了,想跟娘说日后不可如此……
可又怕惹娘不高兴,小小少年憋得咳嗽起来。
赵北辰知道周飒一高兴就不加掩饰,也知道周忆南如今刚从幼童长成少年,越发地爱惜面子,少不得要居中周旋一二。
“忆南,你娘是为你骄傲,十一岁就能中童生,再下场就是院试,该中秀才了,这可是罗家村甚至云县头一例啊,实在是少年可畏……”
周飒在旁边,连连击掌说:“对,我们南瓜就是少年可畏,我得大摆宴席,众乐乐以示庆贺!”
下一场就是院试,中了就是秀才,能去府学读书,等着三年后的秋闱乡试中举。
谢先生说南瓜年纪还是太小,等明年再参加院试不迟。
让他把《四书》《五经》再读得透彻些,学着破题解文。
“先生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若要中秀才,最好胸中能有举人的学识与见解。”
南瓜一板一眼的,虽是小小少年,却颇为稳重,看上去倒比周飒还要老成。
周飒有些愧疚,她把南瓜香瓜交给谢先生和林萧月,自己就只顾着去悬崖山洞里避世隐居,连南瓜下场县试府试都没太关注。
她与王婶商量着,从王柱儿养猪场买了两头猪。
虽然没有大摆筵席,却给罗家村每家每户送了几斤猪肉,猪肉上系着红绸。
“我们南瓜中童生了,与大家一起同喜同贺。”
王婶领着大山菱花香瓜,还有桃花石锁这些周飒的忠实拥趸,挨家挨户送猪肉。
谢彦青听说了,直摇头。
后来他特意找到周飒,告诉她除了南瓜以外,石锁和文山也颇有潜力。
“他们跟我学了不过一年,已经通读基础文理,开始背《论语》了,虽然年龄比忆南大一些,将来中举不是问题。只是他们平时还要做工,难免耽误时日……”
周飒听明白了,这是让她去劝文林爹娘和李四婶,别让石锁和文山去卤肉店帮工了。
这事别人说没用,周飒一句话,文林爹娘和李四婶头点的敲鼓一般。
“行,我们都听飒娘的,杨柳镇上卤肉店活不多,实在不行,我们请个小工就是了。”
文林爹和李四婶在杨柳镇上租了个铺子,卤肉生意做得不错。
周飒早就不让他们给自己分利了,两家一个月各自能分五六两银子,养个读书郎也不是养不起。
至于曾峤志,就更不是问题了,谢先生说他才智不低于周忆南,两师兄弟将来必成大器。
倒是大山和石头,读书读不进去,谢彦青建议让他们俩去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