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都散去后,石镇清已经困意全无,他想着目前已经占领整个四川,已经到了改革的时候了。
他打算将在新津的大本营搬迁到成都来。
同时在新津和重庆建立造船厂,再慢慢升级改造。
将未来鸿图勾画一遍。
他坐回桌案前,开始润笔书写现代工科、理科以及文科类课本。
他打算以现代学科教授出类拔萃的学子,实现科技革命。
石镇清一直写到五更天,才伏案睡去。
黎明时分,太阳刚刚升起。
商部尚书陈玉龙就来到了。
张大牛正要通报。
却被陈玉龙给阻止了。
陈玉龙偷看了一遍石镇清正在书写的学科。
尽管他对新式教育受到过启蒙。
而且早年间跟随父亲走南闯北,甚至去过南洋和东洋岛国。
见多识广的他也不觉震惊。
他手中捧着昨晚熬夜写就的长篇商业策论。
正是他的心血之作,他昨晚难掩激动,想到就要在天国有了用武之地。
他抚摸今早刚刚制作出的崭新天国官服,虽然似是而非。
但是他对于割掉辫子,感到解放了久违的枷锁。
石镇清因为诸事繁杂,因此睡得不沉,很快就醒了过来。
他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陈玉龙。
展颜一笑,随即说道:“陈玉龙,你这么早急着见我,有事吗?”
陈玉龙双手将商业策论交了上去。
石镇清一目十行快速阅览了一遍。
里面的内容写着:“将商业与农业放在同等地位,区分为重工业与轻工业,引进西洋大机器。加收商税,将盐铁官营。同时抑制物价,铸造纸币。并且将本地特产外销……扩展税收来源。”
石镇清看的频频点头。
他大手拍在桌案上。
兴奋的说道:“好,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一切都离不开人才,我已经决定建立天府大学堂。你若是有合适的人才都可以举荐。我们刚刚攻占成都,不但要稳定新生政权,还要为未来打出四川做准备,因此我的主要方向是在军事方面。你明白吗?”
陈玉龙一直关注地方的情况。
他举荐道:“这教书的大儒,本地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老翰林李惺,他本是进士出身,后来辞官归隐,现在正在成都养老。骆秉章几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出仕。”
“还有一位,就是牛树海。此人曾担任过四川按察使,为官清廉,嫉恶如仇,讼无冤狱,捉拿了不少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员。后来因为得罪人太甚,被人弹劾,罢职回家了。骆秉章到任后几次想邀请他做幕僚,都被他称病婉拒。这成都另一大书院锦江书院就是此人创办的,我也曾经在这座书院学习过。”
石镇清忽地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