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辰被店老板消极的态度气的哑口无言,什么叫粥里只掺二成沙?什么叫来了多少御史都没有改变?
郭启辰之前在漳州虽然也知道乡绅会鱼肉百姓。但是官府总是有作为的,他们还能够照顾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但是现在,他的世界观开始崩塌了。
“同学圣人书,同读圣人言。这些个官绅眼里还没有礼义廉耻,还有没有天下万民?”郭启辰一拍桌子义愤填膺道。
“想要改变吗?”郑森问道。
“当然想!”郭启辰斩钉截铁道。
“那你只有先加入他们,再变得比他们更加奸滑才行。”
“什么意思?”郭启辰有些错愕,他不明白郑森说的是什么意思。
“现在这个世道,已经出不了海刚峰了。你只能变得比那些贪官更奸,比清官更滑,才能在官场上活的下去。只有活的下去,你才能为民办些事实。”郑森像个大人一样不紧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郭启辰听后,先是一愣,随后明白了过来,欣慰的笑了笑道:“听君一席话,方让学生如梦初醒。学生本以为明俨只是少年俊才,才智颇高。却没想到对官场还有这么深的见解,佩服,佩服。”
“哪里,哪里。不过这里的事咱们既然见到了,不管也过意不去。”郑森思考了一下,向饭铺老板招呼道:“老板,老板,我有个大生意想跟你做。”
老板一听有生意,也不往后厨走了,眉开眼笑的就走到了郑森的身边,想听听看郑森要跟他做个什么大生意。
“老板,这里是200两,我想请你给这周围的灾民们一天做三顿不掺沙子的白粥,连续做一个月。做得好了,我以后每个月托人给你200两,让你继续做,如何?”
老板本来还眉开眼笑的想去接这200两票子,但听说要连续做一个月白粥,以后还每个月都做,立马脸就拉了下来。刚伸出去要接钱的手也收了回来。
“怎么?价格不合适?”郑森看了一眼老板,以为他是要抬价。
“不,公子给的这价足够了,小的也能赚不少。只是这活我干不了。”老板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
郑森大惑不解:“什么意思?”
“公子您慈悲为怀,想当好人,小的知道。只是这世道,不是您想当好人就当得了得。”老板一脸愤世嫉俗的样子说道。
“什么?”
“就说前年吧,城里一姓程的员外善心大发施了些粥给这些灾民。心是好的,事情也办了,可是没过十天就有其他乡绅劝他回去,不要干这事了。”
“为什么?”郑森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阻止。按理说做这种好事,不是应该有人带头,然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吗?
“为什么咱也不知道。反正那程员外是跟他们大吵了一架,继续施粥。再后来,知府亲自带人来了才把程员外给架了回去。自此以后程员外的白粥没有了,官府施的粥也从二成沙变成了五成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