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的亲信下属们眼见形势不妙,个个面色惨白如纸,双腿一软,齐刷刷地跪了下来,像捣蒜般磕头向上官求情:
“刘将军啊,求您高抬贵手,明察秋毫!我们杨兴将军一向都是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为民,这次行事也确实是为了战局考虑啊!”
然而,任凭众人如何苦苦哀求,上官刘成却铁石心肠,面色阴沉似水,丝毫不为所动。
好不容易才抓住的机会,不让这杨兴吃点儿苦头,他还能知道谁是老大吗?
说时迟那时快,一群如狼似虎的兵士迅速冲上前,不由分说就把杨兴五花大绑。
刘成一旁的副将,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看着杨兴的下属说道:“杨兴就是个逃兵,哪是什么将军?”
这话一出口,杨兴的下属们纷纷怒目而视,挽起袖子就要动手。
杨兴又气又无奈,他本可以一走了之,重入江湖,他看着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下属。
他知道,自己身为百十个战士的统领,得为他们的生命和前途负责。
“诸位,别为我发起无谓的争斗。清者自清,我相信余玠将军会明察秋毫,不会滥杀无辜,定会还我清白。诸位,暂且分别几日,不久后便能与你们并肩战斗!”
众人不再反抗,恭敬地目送杨兴离去。
这位战功赫赫的年轻将军,瞬间失去自由,像待宰羔羊般被拖走,随后被无情地扔进阴暗潮湿、散发着阵阵腐臭的牢狱。
在这狭小逼仄的牢房里,杨兴满心愤懑与委屈。
他瞪大眼睛,死死盯着四周冰冷坚硬的墙壁,仿佛要把它们看穿。
突然,他像发现救命稻草般,猛地抬头看向头顶那手掌大小的窗口。
透过窄小缝隙,有一丝微弱光亮透进来。
借着这点光,杨兴恍惚间仿佛又回到激烈的战场,耳边响起金戈铁马之声,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生死搏杀的惨烈场景。
想到这儿,他不禁长叹一声,悲愤交加地喃喃自语:“我杨兴一身武艺,一心只想保家卫国,怎料竟落得这般下场!天理何在?公道何存呐!”
与此同时,他的心中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掀起了其他的想法,大宋的军队倘若只是如那乌合之众般内斗,又怎能与如今如狼似虎、气势如虹的蒙古人一较高下呢?
渐渐地,杨兴的心中萌生出了另立门户的念头,仿佛一颗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
就在此时,杨兴的下属如那迷途的羔羊,终于找到了王城武将军这座“灯塔”。
王城武将军得知杨兴入狱,起初怎么也不信杨兴这样的忠勇之士会临阵脱逃,但是杨兴的上官刘成描述的绘声绘色,他也没有在深思。
随着时间推移,王将军越想越觉得此事透着古怪蹊跷,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内情。
于是,王城武决定亲自揭开谜团,还杨兴清白。
他先把曾与杨兴一同出城护粮的士兵召集起来,逐个仔细询问当时的情况。
这些士兵一见到王城武,就迫不及待为杨兴申辩。
他们情绪激动,绘声绘色地描述杨兴在战场上临危不惧的身影,以及他如何当机立断,率众奋勇杀敌,最终成功保住至关重要的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