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桑魔罗一边搬着巨石,一边大声喊:“咱把这防御弄得结结实实的,看谁还能轻易打进来!”
黑面罗刹也跟着应和:“没错,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有来无回!”
毒姬娜姆发挥她对草药的了解,在山寨周围种了一些有毒的植物。她一边种,一边给大家介绍:“这些毒草,既能当天然的防御屏障,敌人要是敢靠近,不小心就会中招。关键时候,还能用来对付敌人,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邪僧古鲁带着扎西清理山寨里的杂物,扎西干劲十足地问:“大师,咱们把这儿清理出来干啥呀?”
邪僧古鲁笑着回答:“孩子,咱们要整理出一个个干净舒服的居住空间,以后咱们就住这儿啦。”
杨兴和杨建业凑在一起,专心制定防御计划和日常训练方案。杨兴一边比划一边说:“咱们得把防御安排得严严实实,还要定期训练,把这山寨打造成一个坚固的据点。”
杨建业点头称是:“对,这样才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他想了想,接着提议:“大哥给这儿取个名字吧!总叫山寨也不合适。”
杨兴也来了兴致,“好,这地方易守难攻,又是咱们刚开始发展的地儿,是我们几个人新的落脚处,就叫朝义岭怎么样?”
杨建业特别认同,“好啊,既是咱们几人的聚义之地,也寓意着以后会招来各路义士,朝义岭这名字不错。”
杨兴说:“是朝霞的朝,不是招人的招,也不是赵宋的赵!”
两人相视一笑,都明白其中的深意。
经过大家没日没夜、不辞辛苦地一起努力,这座原来有点破败的山寨终于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
原本脆弱的防御工事重新修建加固后,变得像石头一样坚固,就像一道谁都过不去的铜墙铁壁。
寨里的各项基础设施,经过一天天精心打造,也越来越齐全。
为了能在这儿真正扎根,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聪明的杨兴亲自带着大家,主动和邻近村寨的乡亲们打交道。
他们不仅热心帮村民开垦大片肥沃的农田,把自己知道的农耕技巧都教给村民,还不遗余力地教大家一些简单好用的防身武艺。
慢慢地,村民们对这些外来人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警惕戒备,变成了热情欢迎。作为回报,淳朴善良的村民经常自发组织起来,带着自家做的各种生活必需品送到山寨。
有时候是刚摘的新鲜蔬菜瓜果,有时候是香喷喷的自制糕点,或者是手工缝的衣物鞋袜啥的。
就这样,你来我往,山寨里的人和周边村民关系越来越好,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就这样,杨兴和他兄弟杨建业,还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吐蕃地区扎下了根,把这儿当成日后发展的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蒙古人身上,还很难拔掉。
与此同时,杨兴看扎西这孩子勤奋好学,根骨还特别好,就正式决定收他为徒,还答应每天都会用心教他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