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夏国东临城内,白起与周瑜正对坐品茶。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暖意融融,茶香袅袅。
“大将军,冬季马上就要来了。”周瑜放下茶杯,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处灰蒙蒙的天空,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无妨。”白起悠然自得地抿了一口茶,神色淡然,“你可知夏国最近有多少人逃离军营吗?”
“据探子来报,每日都有不少人逃离军营,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白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倒是省得我亲自动手了。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这二十万大军说不定就会缩减到十万。到那时,我亲自率军,一举攻入夏国都城,易如反掌。”
周瑜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大将军,若是下大雪,对我军极为不利。寒冬腊月,粮草补给困难,士兵们也难以适应严寒……”
“周瑜,你是想撤军?”白起忽然转过头,目光如刀般锋利,直直地盯着周瑜,语气中透出一丝冰冷的气息,“你可知大王下的什么军令?”
周瑜心中一凛,连忙低头拱手:“在下不敢。只是……大将军,屠城之举是否该收敛一些?如此下去,恐怕会激起民愤,对我们不利。”
白起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些夏国人敢与我作对,不杀他们,怎能解我心头之恨?我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若是我白起率大军亲临,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死亡!”
...
夏国境内,如今已乱成了一锅粥。无数士兵从前线逃离,尽管军法严明,逃兵一旦被抓便是死罪,但相比于在前线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大家都觉得逃跑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各军营的将军们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模作样地抓几个逃兵做做样子,并未深究。他们心里清楚,入冬后吴国必然会撤兵,这场仗也就结束了。与其费力抓逃兵,不如趁着现在发点战争财,能捞多少是多少。
与此同时,宁晨这边却是风生水起。他从岳州的马夫手中秘密买下了一百二十匹马,花费了一千多两银子。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这位马夫也加入了宁晨的队伍,专门负责管理马匹事务。
最近一段时间,整个武安城的百姓也是纷纷加入,一时间队伍扩大到了两千三百人。更重要的是后续每天都源源不断的有人前来报名,不过在于谦的指挥下,登记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有了马匹,许多事情变得顺利起来。秦琼派出二十名精干人手,在夏国境内设置了十个驿站,专门用于传递情报。这样一来,前线战况以及各城池的动向,宁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不仅如此,宁晨还派出百人小队,每十人一组,分散到各大城池周边张贴告示,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奔。
“差不多了。”于谦拿着册子递给众人,“这一段时间,我们的队伍有了将近三千人左右,我觉得可以找机会攻打岳州城了。”
“恐怕还不够。”秦琼摇了摇头,语气凝重,“根据探子回报,岳州的守军约有五千多人。攻城战最少需要八千人,若是强行攻城,不仅会惊动夏国朝廷,我们的损失也会非常惨重。”
“主公,把三千人交给我,我定能拿下岳州城!”典韦信誓旦旦的说道,“我可以立军令状!”
宁晨虽然相信典韦的勇猛,但还是摇了摇头:“若是正面厮杀,我倒不担心。但这是攻城战,我们连攻城的器械都没有,谈何拿下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