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呢,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先秦的诸子百家各有各的优点跟不足。】
【法家呢,主张郡县制,主张依法治国,这是好的,可法家同样主张轻罪用重刑,制定法条时处罚往往十分严苛。这个就是不好的了。】
秦始皇看了以后陷入了沉思,天幕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今六国已经统一,他大秦需要新的法律条文,这个还要细细思量一下怎么改革。
李斯倒是不赞成这说法,他觉得要是不用酷刑震慑,不让那些犯法的人付出代价,那谁还会把法律放在眼里?要是所有人都不把法律放眼里,那法律不就是一纸空文了吗?
【儒家呢,主张君子作风,仁义礼智信,天下大同,这是好的,可儒家同样主张恢复周礼,分封制,宗法制,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该干的事,不要逾制,可春秋战国的乱世已经证明了,这行不通。你怎么保证人人都不会逾矩呢?】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你是一个农民,你就会羡慕为官的人,当你是为官的人,你就会羡慕那些诸侯王室,当你是诸侯王室的子弟,你就会想当上天子,成为普天之下最尊贵的那个人。】
【春秋战国时期,不就是因为各个诸侯国实力壮大,想要更进一步,一统天下成为天子吗?这怎么避免?难道就指望人人都能自觉遵守仁义礼智信?这也不现实啊。】
【其他百家博主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董仲舒将几家思想的优点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儒家”。】
【简单来说呢,就是外儒内法,政治上他采用法家依法治国,行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但同时呢,也用儒家的仁义教化众生,也就是将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他又在儒家思想上加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说法用来神化皇权。】
【还有“三纲五常”的标准,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
秦始皇看见这个,眼睛一亮,觉得这个挺好,可他还是要细细思量一番,怎么在他大秦施行下去。
【好啦,武帝的文治基本上就说完了,最后我们说一下汉武帝的晚年发猪瘟事件,巫蛊之祸。】
汉武帝听到这,眼里一寒,谁敢在宫里行巫蛊之术那种腌臜玩意?那可真是老寿星上吊,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