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教导太子李承乾。】
【其中值得提的是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比较这几人的劝谏就能发现,他们几个人几乎是比着上书,言辞一个比一个犀利。可他们言语的中伤却全是冲着李承乾去的,他们可不就是踩着李承乾来给自己刷政绩嘛。】
唐太宗看到这,也是怒不可遏。他安排这些臣子教授太子,为的是匡正太子的错误,教授太子,而不是让这些人在这刷政绩的。他们这是踩着太子来给自己贴金啊。
李世民当即就决定要给太子换老师,这么下去不行啊。
其他帝王也都看明白了这里面的不妥,皱起了眉头。唐太宗本是好心,想给太子选师傅,可这怕是要好心办坏事了。
【有这样的老师,李承乾有点什么小事不对了就是一通批。再加上李承乾又有腿伤,本来就自卑,渐渐的李承乾本人的心理就出现了问题。李承乾就开始找各种法子宣泄,宠幸伶人男宠,引突厥群竖入宫,甚至还想要对屡次劝谏他的张玄素等老师痛下杀手。】
【可站在李世民的角度,这就是太子的老师屡次劝谏,太子还不听,还越来越叛。】
【本身父子俩之间这种情况已经“岌岌可危”了,偏偏这个时候还有魏王李泰这个“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魏王李泰也是李世民的孩子,李承乾的亲兄弟。他十分会讨李世民的欢心,李世民也是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甚至给他的关注跟宠爱越过了李承乾。】
【李世民经常带着李泰四处游幸,甚至不过是一日见不到他,也要派自己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
【李泰身材肥胖,而唐太宗见李泰这样担心的不是儿子太胖,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还特别准许他乘轿子。】
【贞观十五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将这部着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天幕下的人看到这,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没什么,也有人觉得既然已经定了继承人,那就要树立继承人的权威,唐太宗这种做法,怕是会引起两兄弟的矛盾呢。
【果不其然,太子李承乾受不了了,他觉得依照自己父皇李世民这种态度,早晚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给李泰,可李泰要真上位了,能放过他前太子李承乾吗?他李承乾到时候怕是会死在李泰手里。】
李世民是从来没有想过废除李承乾的,看着天幕说因为自己宠爱李泰导致李承乾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也觉得是不是自己太过了。
长孙皇后问李世民:“陛下,妾身问您,您是想要要废了承乾的太子之位,改立青雀为太子吗?”
“观音婢,朕从未这么想过。”李世民回答的很干脆,他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