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人间惨剧
苏青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一路上,他见到太多的房屋被冲倒。
见到到处都是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的灾民。
他们破衣烂衫,手脚皲裂,被饥饿折腾得脱了相,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斜腰拉胯,似乎风一吹,就要被吹倒。
这是任何的电视剧的拍摄技术,不能够伪造的,让皮包骨头,有了真正的具象。
靠近孝丰,灾民的数量,呈现出增多的倾向。
也对,灾民也清楚,纵然是朝廷的赈灾,可以延伸到镇上,已经是不知道是多久后。
有可能到死,都等不到赈灾。
唯有经过跋涉,来到县城外,灾民才一线生机。
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到孝丰时,正是傍晚。
不过,天色还没黑下来!
此时,进出孝丰县城的门户已经锁死,不允许其它人随意进出。
远远的,苏青看到在城门口附近,五口大锅架在石头叠成的大灶头上,锅里冒着一股股冲天的水气。
每口锅前,都搭着一个木架。
一个衙役赤着膊,站在木架上,叉着双腿,操着一根长长的木棍,往锅里用力搅着。
等着领粥的灾民,大都是老弱妇孺,个个肌疲脊瘦,在锅前排着长龙般的队伍。
眼睛张望着,那锅前一下一下挥动着的铁勺。
挥着铁勺打粥的,也是些衙役,他们动作飞快。
只见,那勺子往锅里一闪,一勺就满了。
哗的一声,那勺里的粥,就已经盛在高举着的碗里。
打在碗里的粥,稀薄得可以照脸。捧着碗的是个老头,埋下脸就喝,喉咙里一阵响,碗就空了。
那老头舔着碗,摇头道:“唉,人人都长着三升米的肠子,这一勺稀粥填在哪里?”
又有一干瘦的男孩踮着脚,高举着一只大碗,勺声一响,碗里晃荡起大半碗稀粥。
等苏青来到队伍附近,他的脸色不好看。
这粥太稀了!
朝廷赈灾,都有要求的。
民间有谚语,大口小口,六斗三斗,意思很简单。
大口,指的是十六岁的成年人口。
而小口,则指五岁到十六岁的未成年人口。
标准就是大口,每月六斗米,小口三斗米的配额。
按照灾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赈灾的时间,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
苏青视线中稀薄的粥,明显低于朝廷的赈灾要求。
上报的时候,这县令绝对会按照灾民配额申请。
多的不说,苏青可以笃定,他们贪墨至少七成以上。
正在苏青思索的时候,嘎吱嘎吱!
那紧闭的城门口,突兀的被推开。
城内随之推来几辆木车,上面装着几个大木桶!
“难道,今天除了稀粥外,还有其它的?”
看到这一幕,已经领了稀薄粥的灾民,纷纷拿着碗,乱哄哄的挤了过去!
苏青已经认出了县令的本来面目,清楚他不可能平白无故再次赈灾。
“那木桶中到底是什么?”
心中想着,他也如同那些灾民一样,向着城门口靠近。
只是还没有靠近,苏青的眉头却是微微皱起。
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