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分工明确,薛成远负责数学和一些基础的卫生知识,语文由辛琇晶教授。
"薛老师!薛老师!"
正在忙碌时,门外有人敲门。
"请进。
"
只见一个半大的少年推开门,满脸笑容:"薛老师,奶奶做的糖蒜,说快过年了,按我们这儿的习惯,这个得备着!"
"好,代我谢谢她老人家。
"
薛成远也不客气,接过一小坛糖蒜放在桌上。
越是临近过年,村里人就经常给他送些东西过来。
有时是红薯,有时是土豆,还有腌好的豇豆、萝卜干之类。
数量虽不大,但让他尝尝东北特色还是绰绰有余。
"小毛蛋,过来。
"
薛成远摸了摸口袋,掏出两块古巴糖。
他的存货不多了,回头得找个机会去买些补充一下。
"谢谢薛老师!"
小毛蛋接过糖,兴高采烈地蹦跳着离开了,看着薛成远连连摇头。
这孩子,真实在!
刚站起来放糖蒜,外面又传来喊声。
"薛老师!薛老师!网织好了!"
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到门前。
听到声音,薛成远顿时来了精神。
说了这么久,终于完成了。
"薛老师,网织好了!"
王伟强跑进屋,大口喘气:"村里的媳妇和大妈按你说的做,大家齐心协力,因为时间紧,材料不足,半个月才织了六十米,网眼都是三寸大小的孔洞。
"
"咱们赶紧去看看!"
薛成远放下手里的东西,跟着王伟强出了门。
来到王家屯这么长时间了,他一直琢磨着怎么能抓鱼放到空间池子里,总不能等雪化了再动手吧。
如果单靠这些野生动物,一只只抓到什么时候。
那天上山巡逻时,和黄挺走到一个湖边。
这个湖在山里不算小,目测大约有一百来米长,三十米宽,呈长条形。
当然,比起闻名遐迩的天池差远了。
据黄挺说,这是他们开春时舀鱼的地方。
这片湖周围主要是王家屯和靠山屯两个村子,靠山屯的人在山背面,翻山越岭很少过来。
等到冰层融化,村里很多人就会去那里。
薛先生,别的不讲,您脑子里装的东西确实是比我们的丰富多了。”
王伟强瞧着薛成远,由衷地敬佩,他是怎么想出用网在冰下捕鱼的呢?
关键是怎么下网?
王家屯这么多年,谁也没见过这种法子。
“少拍马屁了,人家薛先生脑袋里装的是学问,你那里面不过是一些脑浆罢了!”
采药人在旁边开口,对王伟强说道:“你的脑子怕是连狗都不如。”
“养狗怎么了?养狗也能养活一家人呢!”
采药人刚想继续说下去,那边就有位大娘喊道:“薛先生,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做的,我们再调整调整。”
“好嘞!”
薛成远走到人群里,接过网仔细看了看,然后竖起大拇指:“可以,就是这样。”
薛成远家以前组织过冬季捕鱼,他本人也参与过,父亲更是负责人,这对他来说根本不算难事。
“这么说,这次真的能成?”
“能成,每隔十米凿个冰洞,用粗竹竿固定,让网浮起来。”
“再用竹制的夹具,配合绞盘调整方向,用竹竿夹住,往另一头拖就行。”
薛成远说着突然停了下来。
所有人都听不懂,他讲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
“嗯,就这样干,照我的话做准没错。”
“对,听成远的。”
老队长从旁边走过来:“眼看就快过年了,年货肯定是缺的,每家孩子都多,都在琢磨年三十做什么饭。”
“成远说的办法咱们不懂,那就别再多嘴了,大家都知道,成远是为了咱们屯好。”
“等这个年过了,孩子们一上学,咱们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对!老队长说得对。”
“行了,咱们收拾收拾,看看还需要什么,成远你来说,大家动手准备。”
众人应声,薛成远说完该准备的,大家立刻忙碌起来。
今天先试试能不能下网,不成的话就只能等到明天。
一天看不到鱼,屯里的人都坐不住。
花了这么多时间和钱,如果抓不到鱼,损失可不小。
要是抓不到鱼,薛成远在屯里的威望肯定会下降很多。
“老队长,屯里的骡子能进山到湖那边吗?”
“没问题,骡子本来就是这么用的。”
老队长又说道:“成远,再给我透个底,这事到底能不能成?”
“肯定能成,老队长认识我这么久,什么时候听过我说大话?”
“也是,是我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