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什么,小心冲撞了客人。’
‘怎么这会才回来!’
王顺立马挺背低头,‘小的一直守在吏部里。’
‘老爷上午被内阁叫去问话,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这话就是说给王熙凤听的。
王顺送着客人上了轿子这才跟着德哥儿身后回了王家。
‘老爷真不在吏部?’
王顺赶紧回答道,‘夫人,老爷真不在吏部,只是饭后才去的内阁。’
张穗听了这才摆摆手,‘行了,忙你们的去吧!’
贾兰和李纨坐在一个轿子,这会李纨才有功夫看看自己儿子。
梳好的头发有点松了,脸也红扑扑的,眼睛更是比平时更加明亮,小靴子和裤子上也沾上的尘土,虽然身上的衣服收拾过,可还是没有平时那般立正。
‘跟你表哥在学堂里可顺心?’
被母亲这么一问,贾兰总算打开了话匣子。
从课堂上先生讲的课,到课间的游戏,小嘴不停,李纨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
头一次看儿子这么好心,李纨还是提问道。
‘乙班,是开蒙的班嘛?’
贾兰点点头,‘虽然先生写的字我都认识,千字文和贾府族学里的一样。’
‘可先生一个一个字的从千字文到论语,还有很多故事,的确让人更容易记住。’
看到母亲担心,贾兰这才搬出德哥儿的话。
‘年纪都不大,最重要的是让大家记住,反而数算更重要着,先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
‘母亲,什么是逻辑思维?’
李纨的父亲虽然是祭酒,自然算的上学问大家,可她也只是学过女四经。
字认识,可说起别的和普通妇女没有什么差别。
‘我听舅妈讲了一道数学应用题,就是简单的用马车送货,随着车上的货物减少,马车越快,多久能送完。’
李纨刚到府里时,就听说张穗去当了先生。
听到教的还是术数,心里对王熙凤说的事担忧反而少了,至于她是怎么想通那谁知道。
‘表哥还说学堂里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等到十五岁就要分流。’
‘该科举的科举,该进铺子的进铺子,该当主事的当主事!’
李纨一想这才点点头,这才是往大家族发展的路子,因材施教,选材而用。
‘兰哥儿自己记住就好,不要在府里多少。’
贾兰认真的点点头,‘表哥交代过,我知道轻重。’
‘家学都是各个家族最珍贵之物,东西两府虽然同气连枝,可两府都有自己的私密。’
李纨揉着自己的额头,儿子以前可不会说这些。
到底是从国公府长大,耳濡目染也能体会到!
只是靠军功起家的荣宁二府现在家学里都不重视武学了,可一个文官家里依然不重视武学。
穷文富武,李纨也没少听贾珠说过家里崛起的密幸。
按照贾兰说的二十多个孩子一起学武的花费绝对不是小数目。
‘想跟着表哥一起读书?’
贾兰点点头,可也知道想过贾政那一关不容易。
荣宁二府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荣光。
更何况还有宁国府敬大老爷的珠玉在前,想出府读书哪里那么容易。
李纨拦住自己儿子的肩膀,‘明年你就七岁了,母亲在给你想辙。’
‘就算一旬来个一天两天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