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推开门,走了出去。
顾沉没有跟出来。房间的门在他身后轻轻合上。走廊安静,地毯吸收了脚步声。她没有回自己的房间,只是沿着走廊往前走,走到尽头,那里有一扇窗户,和他们房间里看到的是同一个方向的街景。阳光依旧,楼下的车流无声穿梭。
他总是这样。用最简单的话,做最不容置疑的决定。他说交给我,似乎一切就真的能解决。可她是那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人,却连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都不清楚。林梦可。他默认了。有钱能使鬼推磨。他说得轻巧。她怎么做到的?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他都不打算告诉她。
苏晚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那个玩具熊的形象又出现在脑海里。是礼物,还是某种象征?象征着她就像那个熊一样,被安排,被摆弄?她不愿这样想顾沉,可他的行为,却一次次将她推向这样的猜测。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她拿出来,是推送的新闻。标题更加耸动,内容添油加醋,甚至配上了几张她和顾沉在啤酒节上相对模糊的照片,角度刁钻,旁边是看图说话的恶意揣测。她的手有些发抖。这就是他说的“很快就会过去”?
她转身,想回去找顾沉问个清楚,问他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还在发酵。走到一半,她停住了。回去说什么?质问他办事不力?还是摇尾乞怜,求他快点解决?苏晚靠在墙上,闭上眼睛。无力感再次袭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手机又震动了。这次不是新闻推送,是一个陌生的号码发来的信息,很简短:“看邮箱。”
苏晚犹豫了一下,点开了手机邮箱。里面有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顾沉的私人助理,她见过几次。邮件正文只有一个链接,没有其他任何文字。她点了进去。
链接跳转到一个加密的云端文件夹。里面是几份文件。第一份是几家德国小报的撤稿声明,措辞官方,表示之前的报道未经核实,向苏晚道歉。第二份是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里面记录了几个关键记者的银行账户流水,清晰地指向了几个中间账户,最终的资金来源,指向了国内一家由林氏集团间接控股的空壳公司。报告还附带了几个记者的通讯记录截图,里面提到了“中国女星苏”“照片”、“按要求写”等字眼。证据链条完整清晰。
第三份文件,是一份顾沉以个人名义和他名下公司联合发布的声明草稿,措辞强硬,谴责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并明确表示将对所有参与诽谤的媒体和个人保留法律追诉权。声明里附上了部分打码的证据摘要。
苏晚一页页地看着。从她离开房间到现在,才过了多久?两个小时?还是三个小时?他就已经做完了这一切。找到了源头,收集了证据,压制了媒体,准备好了反击。快得让人心惊。
他说的没错,这些,确实很快就会过去。因为他动用了他的资源,他的力量,像碾碎一只蚂蚁一样,碾碎了这场针对她的恶意。
手机又进来一条信息,还是那个号码:“顾先生让我问您,您是否需要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声?如果需要,内容确定后可以告诉我,技术团队会协助处理发布后的舆情引导。”
她看着这条信息。他甚至考虑到了后续的舆论控制。周到得让人无话可说。也冰冷得让她心底发凉。整个过程,她就像一个局外人,等待着最终的结果被通知。
“我希望知道真相。我希望那些恶意中伤我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我希望……你能对我坦诚。”她之前的话,此刻听起来像个笑话。他给了她真相,用这种方式。他会让林梦可付出代价,用他认为合适的方式。至于坦诚……他或许认为,给她看这些文件,已经足够坦诚。
苏晚深吸一口气,打字回复:“需要。我自己写,写好发你。”
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屏幕的光映着她的脸。她该写什么?义正辞严地谴责?委屈的哭诉?还是冷静地陈述事实?她想了想,开始打字。
她没有过多渲染情绪,只是简单说明了在德国参加啤酒节是私人行程,被偷拍和恶意解读,感谢了关心她的朋友和粉丝,最后表示,对于无端的诽谤和网络暴力,她不会容忍。
写完后,她又检查了一遍。没什么问题。她将文字复制,发送给了那个号码。几乎是立刻,对方回复:“收到。预计五分钟后发布,技术团队已准备就绪。”
苏晚看着屏幕,忽然觉得有些疲惫。她关掉电脑,走到窗边。外面的天色暗了下来,华灯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