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回去走几家?三毛他外公家还是不去吗?”
闻言,胡氏的面孔顿时一沉:“不去了,就去我大哥家一趟,还有小姨家里,其他的您也别准备了。”
“唉!到底还是你的生身父亲,要是气消了,就过去看看。”
“娘,您别劝了,我是不会去的。院子里还有菜要摘呢,先不说了,我过去忙......”
第二天一早,三家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刘长福的岳丈家最远,马氏又怀着身孕,陈氏就让他去村里借了辆牛车,此时,马氏正坐在牛车上,拎着一个小竹筐,竹筐里装着的,正是陈氏给准备的拜年礼。旁边坐着的二毛,正眼巴巴的瞅着前头坐着的他爹和哥哥。
他也想坐在前头,和爹一起赶牛来着......
胡氏的娘家在胡家坝,离半边村不算远,她带的东西也是最少的,因此,走的也比较轻松。
只见,三毛被刘长寿牵着,胡氏则背着四毛,手上挎着个小包袱,快步往前走去。
赵氏娘家离的最近,五毛被刘长安抱在怀里,她自己则拎着一个小篮子,等二嫂一家走的远了,这才磨磨蹭蹭的出来,对着院中的公婆打了个招呼,往赵家村去了。
出了村口,刘长安才轻声抱怨:“你适才在屋里磨磨蹭蹭的这半天干啥呢?”
这么长时间才出来。
赵氏撅嘴道:“昨天娘单独喊了二嫂进屋去,不知道说啥。我打量着是不是要单独给二嫂些东西带回去,就想走在后面看看。”
闻言,刘长安没好气的说:“那你看见娘给啥了吗?”
“没...二嫂带的东西比我和大嫂的都少......”
赵氏不解,既没单独给东西,那婆婆喊二嫂去屋里干啥。有啥事,不能出来当着大家伙的面说?
刘长安叹了口气:“二嫂家里情况复杂,娘喊她估计是问她这次去不去看三毛他们外公的。”
“啊?哪有拜年不去看看爹娘的?那二嫂回娘家给谁拜年?”
“说来话就长了,当初呢,二嫂会嫁到咱家,都是因为她娘病重,她爹又有了外心,家里的银钱一把攥在手里,不肯掏出来给她娘看病。为了筹到钱,她就放话说谁要是娶她,就给十五两的聘银,不然她就不同意!”
胡氏家里就她和大哥两个,她大哥当时也才成亲,还没分家呢,家里的钱都是她爹拿着,哪里想到她爹居然有了外心,和村里的张寡妇勾搭上了,有了外心,死活不肯拿钱出来给妻子治病。
还是胡氏的小姨听说了消息,掏出自己家里的积蓄给大姐抓的药,看的郎中。
可她小姨家里条件也一般,根本就没几个钱,这看病又不是三两、五两就能够的,没过多久呢,那点子钱就花光了。
见实在没办法,胡氏就和她大哥跪在胡老爹的面前苦苦哀求,奈何胡老爹色迷心窍,死活都不肯掏出银子来。
胡氏就让她兄长放出话去,说是哪家要娶她,必须拿出十五两的现银来,不然她绝计不嫁。
这要换了旁人,或许人家不肯出这么多的聘银。
毕竟娶媳妇一般都是不超十两的,就这还是杂七杂八加起来的开销。真正掏出来的银子,有八两就算不错的了。
可胡氏不一样,她做姑娘时,才十二三岁就已经名声远扬了。
十里八村的,都知道胡家坝;胡远山家里有个闺女,人生的高大不说,干活更是一把好手,屋里屋外的都能操持,地里的活计那更是一个人能抵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