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烈扑上甲板,低声:
“走水线,不走正港。”
“走渠口。”
“不准停,船不准响。”
老赵早算好路线,船顺着暗渠一路往南,避开巡港兵,顺流出城。
这一夜,泉州港被烧了三个仓口。
但谁也不知道——真正值钱的,不在火里。
是在这艘快舟的船仓底。
……
第三日,潮武港军司。
宁烈坐在营帐里,拆开那三筒铁皮。
一筒里装的是“东侧暗港通路图”。
标明黑水洋沿岸所有可供泊船之处,细到码头材质、潮涨退位、靠岸坡度。
第二筒,是“南岸油仓分布图”。
共有七处,其中有三处伪装成“民用渔村”。
第三筒,最重,里面塞的是一整块拼接图纸。
是完整的“补给骨架图”。
从洋人出海口、入岸线、登岸点、兵物通道,一路延伸至大玄腹地。
宁烈盯着图纸一条条划。
“老赵。”
“你把这个拿去让兵工司抄两份,一份送京城,一份送榷场。”
“告诉他们——这不是情报。”
“是接下来的打击顺序。”
老赵点头,刚要收起筒子,突然一愣。
“你看这个印。”
宁烈凑近一瞧。
在拼接图角落,有一枚漆黑图章,图章下压着一行洋文,上头是三个字母:
【R.S.A】
“这是什么?”老赵皱眉。
宁烈没说话,从怀里抽出之前截下的“十七号联系函”,翻到末页。
那封信最后一行——落款就是同样三个字母。
他缓缓道:
“是十七号背后的船东会名。”
“黑水洋不过是前哨。”
“他们背后,是整个南洋西商集团。”
“这帮人平时不露面,一旦开战,调钱调兵调船,能把半个东洋拖下水。”
老赵沉声问:“那咱要不要报朝里,让陛下……”
“报。”
“但不是求援。”
“是请旨——开打。”
宁烈提笔,刷刷写下一行:
【铁线既断,敌力西流。臣请设前海封锁线,立六海哨,开黑水追击战。】
【并请陛下——撤和议,开武库。】
【朝若无意战,臣请解职,自筹兵,出境剿敌。】
他写完,折起,亲封锦囊,盖上印章,亲送锦衣快马。
“快去。”
“这信——给女帝亲手。”
“她要不回,那我也不回。”
……
三日后,京城太极殿,朱批落下四字:
【战由宁决。】
朝廷第一道公开军令,默许宁烈全权处置黑水洋事务,放开所有兵权调令权限。
也是宁烈,从此名正言顺封海——由守,转攻。
这一刀,往外劈了。
下一章,他要的不止是烧仓断线。
他要——破港,削国,拆他们整条洋道回不来。
朱批落下的第二天,宁烈下令。
潮武港舰队全线出动。
十二艘战舰,六艘快舟,三艘火船,一艘物资船。
目标——东南水脊之外的“荫港”。
荫港,黑水洋最大的暗码头。
表面是渔村,背后却是黑市军资、船匠流转、情报分发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