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云今晨回来得晚,并不知晓公子给世子爷换脸的真实情况,以为就是公子随意而为的一张脸。
此时看国公爷这副神情,淡淡的瞥了眼世子爷的脸,急忙垂下头靠边站。
礼槿澜拉住老爷子,“祖父,其实也不太同意父亲换上大伯的脸,但父亲的此举让我生出一计,能让父亲名正言顺的随祖父出征。”
老爷子极力忍着怒气,压下眼底翻涌的惊骇,指着他的手颤抖不止。
“你……”
礼槿澜不断安抚着老爷子,连拖带扶着他去书房坐下,不断给父亲使眼色,让他别开口。
“祖父,你虽然生气,但父亲这无心之举反倒让孙儿觉得甚好。”
“出征之日,你便大胆向皇帝表明,四十年前,大伯被敌军重伤失去记忆被隐士高人所救,近些年才恢复记忆,却恨着祖父救百姓没有救他,故不相认,如今祖父再次出征,他心生不忍才回府,如此……”
“老皇帝念及与大伯往昔的旧情,定会给父亲一官半职……”
老爷子目光落在李云笙脸上,陷入沉思,自己若是出现变故,军权旁落才是他最担忧的,只怕萧阙也镇不住边关那些老东西。
如此一来,只要移驾兵权给礼云笙,以后再常驻边关不再回京都,所有兵权都在礼家手中,如此一来,礼家再也不会被逼得退无可退。
望着那张脸,老爷子眼眶发红,他最有才华的长子,四十年的愧疚瞬间爆发,低声的呜咽起来。
“你个狗东西,竟敢胡来…若不是澜儿保你…今日我非打死你…”
礼云笙也是一时脑热,此时心有余悸的盯着老爷子,生怕老爷子当着儿子的面还要打他,这都五十几岁的人了,还要被父亲打,那得多丢人。
想到如今换了脸,恐怕也不能去见崔明珠了。
垂头丧气的坐在椅子上接连叹气,“澜儿,你母亲可还好!”
老爷子眉头紧皱,搁置在桌案上的手指捏紧,枯瘦的指节泛白,眼尾扫过礼槿澜的神情,欲言又止。
“崔氏……”
礼槿澜出声打断祖父的话,直愣愣的盯着父亲,声音清冷无情。
“我送她去道观了!”
礼云笙陡然站起身,脸上怒气升腾,加上如今这冷冽的脸,一身肃杀气展露无遗。
“你说什么!”
礼槿澜不欲多说,淡淡的回应。“父亲别问那么多了!”
若说实话只怕会令父亲难过,但父亲这性子只怕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说。
“礼槿澜!”礼云笙陡然失去理智。
老爷子重重的拍在桌案上,“放肆,礼云笙你要做什么,那是我同意的。”
礼云笙想不到这还是父亲同意的,震惊在原地。
想不通温婉恭顺的崔明珠会犯何事,只有崔家犯案被抄斩怕连累礼家,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可能,猛地抬起头,一副愤怒难消的看着祖孙俩。
“好…好…我无法置喙父亲,但澜儿,你竟敢如此做!”
老爷子枯瘦的指节重重揉了揉额心,眉间沟壑凝结沉重。
“澜儿退下去吧!我与你父亲说两句。”
礼槿澜攥紧的手缓缓松开,彻夜的疲倦涌上头,连虚浮的躬身都省了,踉跄着撞开帘子出了门。
槐云侯在廊下,望着公子阴沉的脸,听到里间传来的争吵,想必世子知晓了世子妃之事,想到公子也不会去解释,只怕被世子误会了!
礼云笙见着儿子伤心的背影,又陷入怀疑中,一边是崔明珠那张梨花带雨的脸,一边是儿子伤心的模样,一时为难。
书房中,只剩下老爷子沉重的叹息。
廊下的灯笼被穿堂风撞得乱晃,夹杂着枯叶漫天飞舞。
她大步回到院子,头也不回的走进屋子。
“传水!”
良久,她从浴桶中起身,站在铜镜前,望着微微发育的身体,脸上满是苦涩。
水珠从脸颊上滚落的瞬间,疲惫席卷而来,她扯过锦被蒙住头,在褥子里蜷成一团,将满脑子思绪抛开昏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