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众人来到三楼办公室。
办公室内,霍曜居中而坐,姜美凤在他左侧,杨度在右侧,占米、骆天虹、陈小刀、乌鸦、师爷苏、摄影华等人依次落座。
众人情绪高涨。
杨度开口道:“曜少,有件事得告诉你。”
霍曜问:“何事?”
杨度答:“黄永发那边传来消息,他和我是老朋友,刚才打电话来,除了祝贺,还提到想让我们加印……”
霍曜打断道:“拒绝他,我定的十万册就是十万册,天王老子也改变不了。”
“明白。”
杨度点头笑道:“我也这么认为,曜少说得很对,我们要吊足全港男性的胃口。
不过分发协会那边可能不会轻易妥协,黄永发也只是试探。”
霍曜追问:“他在分发协会担任什么职务?”
杨度神情轻松,嘲弄地说道:“什么职位,不过是个跑腿的罢了,他上面还有两位副理事长和一位理事长,根本没有发言权。
我知道曜少你的想法,我已经回绝他了。”
“但我敢确定,今晚十二点前,必定会有个副理事长来电,这肯定是胡有为授意的。
还有,之前黄永发试探我,也是胡有为在背后指使。”
“这个胡有为是分发协会的理事长,比我还年长十多岁,早年从报摊起步,在分发协会地位很高。”
霍曜打趣道:“你受得了吗?”
“小事而已。”
杨度淡然一笑,带着几分自负与傲气说,“分发协会为何希望我们加印?还不是为了赚钱。
我们的杂志卖得好,他们自然赚得多。
分发协会能对我们构成威胁吗?不过是停止供应罢了。”
“嘿!”
“但我们的《风月》完全不担心销售问题,他分发协会想停止供应?随便,大不了让我们的人直接将货送至报摊老板手中,把分发协会的利润全给他们。
胡有为就算再有威望又能怎样?威望换不来饭吃,大家都冲着利益来的。”
“我的信心来源就是《风月》,《风月》卖得越好,我的底气就越足。”
霍曜微微一笑。
这种傲气与自信,正是霍曜欣赏的大人物风格,如今的杨度便是如此。
霍曜对报刊行业并不了解,也缺乏杨度这样的人脉资源,因此放手让他管理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他一贯的原则:他只需提出目标,无需过问过程,只关注结果,不参与具体事务,只把控发展方向。
杨度问道:“曜少,第一期不加印是可以的,那接下来三期呢?”
霍曜答道:“第一期十万册,第二期加印两万,共十二万册;第三期加印三万,共十五万册;第四期维持不变。”
杨度微微蹙眉,疑惑道:“曜少,这是为何?虽然我不知道单册销量的上限是多少,但从第一期的火爆程度来看,我可以肯定,印刷十五万册一周内一定能售罄。”
“我认为,第一期我们可以不加印,但第二期最好加印五万册,难道还要吊大家胃口?”
此人报刊界确是一号人物,只是专攻内容与人脉。
若论营销,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杨度尚且不明,旁人更无从谈起。
他们以为首刊限量是为了吊胃口,却不知饥饿营销和用户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姜美凤始终未发言,此刻也忍不住问:“全港第一本咸.湿杂志,太过轻易入手,怎会珍惜?”
霍曜答:“想过做成艺术品。”
姜美凤翻了个白眼:“你以为在做什么?咸.湿杂志罢了,难道真想当艺术?”
霍曜微笑:“并非完全没想过。”
姜美凤瞪了儿子一眼,不再多言。
她虽不明所以,但既已初战告捷,便全力支持。
霍曜道:“我要吊足全港咸.湿客群,让他们求而不得,一个月后形成固定消费习惯。
每周五,《风月》都将成为他们的期待。”
“让这份杂志融入生活,这才是关键。”
众人听罢,骆天虹等人未觉特别,杨度与占米却双眼放光。
他们深知霍曜深意。
“绝妙!”
杨度拍案赞叹:“曜少此计堪称完美,吊足一个月,让《风月》成为习惯,每周 买就心痒。
这策略太棒了!”
占米激动得全身发抖。
何为生意?这就叫生意!
冷静之后,杨度说道:“首刊大卖固然好,但也有隐患。”
霍曜问:“如何讲?”
杨度说道:“三天或四天售罄,《风月》能维持一周热度,直到下周五。
但若一天内卖光,就会有些麻烦,人都健忘。”
霍曜问:“你是说热度无法持续一周?”
杨度点头:“正是如此,关键是怎么样保持热度,不过或许是我多虑了,《风月》已足够火暴,销路不成问题。”
霍曜却严肃起来,仅思考片刻便有了主意。
他说:“占米,从明天开始,你有任务了。”
此时占米再看霍曜,如同见到了神灵,说道:“曜哥吩咐的事,我定完成。”
霍曜道:“你从天赐安保取十万,召集十几名可靠手下,去各地以双倍起价回购《风月》首刊,双倍不行就三倍、四倍,最多五倍,直至这笔钱用完。”
众人皆震惊。
这是什么情况?
一本十块,五倍回购岂不变成五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