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依旧鸦雀无声,皇帝轻轻笑了一下,笑声并不大,但是在落针可闻的朝堂上依旧清晰地传进了每个人的耳朵,不少人不由得身躯一震。
皇帝缓缓开口,道:“众爱卿,你们有得是虽太祖皇帝起事,到我这里已经是两朝元老,有些也是资历颇深,已经在官场摸爬多年,有些则是近几年的新科进士,初入官场,虽有大才,却还欠缺火候。”皇帝声音平缓,就像是……像是在烛火前,给别人讲着那些过去很久的故事。
百官不知皇帝说这些所为何意,但还是恭敬地听着。
皇帝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想当年啊,朕随太祖皇帝征战四方,历经大大小小战役无数,势头甚至超过一众战将,后来先皇崩于渤海,朕登基之后有那么些日子,都叫朕,马上天子,哈哈哈哈。
但是他们却忘了,朕不仅武功强盛,文治也是不差,登基以来发展民生、轻徭薄赋,使得四方安定,国库充盈,军事上,西拒西楚,北征后金,东南联合东越,使得四方来朝,开创了一个盛世,众爱卿觉得如何?”
百官齐声道:“陛下圣明。”
皇帝轻笑出声,道:“你们的奉承话,朕着实听腻了。朕确实,文治武功都远超前朝,可是朕,也犯过不少的错啊。”
百官以为皇帝要在这个时候做自我检讨。
“朕,将自己的功过都看得明白,你们,朕自然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皇帝的声音突然变了,变得威严无比,继续说道:“你们一个个,要么争名,要么争利,要么争权,步步为营,见风使舵,费尽心机。就连储君一事都闹了不知多久,沸沸扬扬,折子如同不要钱一样堆在朕的书案上,如同小山一般,你们以为你们是爱朕,是爱这大唐江山?不!你们爱的是自己,名声、财富、权力,你们都是为了自己!”或许是因为一口气说了太多话,皇帝又剧烈地咳嗽起来。
百官也因皇帝的话而心生恐惧,一方面是因为皇帝确实说中了他们的心理,一方面,是怕皇帝将他们送上刑场。毕竟皇帝将崩前血洗朝堂的例子不是没有过。
谢瑾和谢玄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说这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谢瑾看向立在文臣之首的李孝恭,递出一个询问的眼神,李孝恭却只是轻轻摇头。
百官齐齐跪倒在地,喊道:“望陛下明鉴。”
皇帝缓过气来,继续说道:“呵呵,但是,这些都无可厚非,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既然能亘古长存就一定有它的道理。”百官此时已经彻底捉摸不清皇帝到底想要说什么了,一些资历尚浅的官员更是吓到喘着粗气,心如擂鼓。
皇帝继续说道:“你们不管是争名也好、争利也罢,但是你们却都是切切实实为大唐做了事,对大唐都是忠心的,不然,朕也不会留你们到现在。
但是,有些事争得时间长了,就没意义了,对吧,韩昌龄、杨世平。”
皇帝突然点名,不仅百官吓了一跳,就连这两位也是猛地一哆嗦,回过神来之后都齐齐说道:“陛下说的是。”
皇帝摇了摇头,道:“近些年来,你们为了储君之事闹得最凶,吵的最狠,上的折子也最多,你们不累,朕也有些累了。
所以,储君之位,朕做好了决断,也免得你们这事吵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