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杨北回来的时候,林歆就和他商量,要不要把家里这几年存下来的银子换成田产或者铺子,这都是长久的营生。
杨北就在脑子里扒拉这几年存了多少银子,媳妇陪嫁租出去的两个铺子这几年下来能有二百四十两,所有田地一年扣除生产成本、赋税和庄户的工钱,一年能有五百两左右,五年就是两千五百两。
这几年陆续往钱庄存的银子也有两千两了,还有三百两的银票藏在县城的宅子里,镇上宅子也有一百五十两的银票。
现在住的屋里有银票也有碎银,都是留来日常开销的。
盘算一番后,杨北就和林歆说了一下大概的情况,这些其实都是有记录的,但是账本在县城的房子里。
“之前爹娘给我的五百两压箱底的银子还没用。”林歆提醒。
杨北摇头,“那钱你留着,不用算到总账上来。”
“那要不要买土地或者商铺?”林歆询问杨北的意见。
“你想买就买,我都听你的。”这些大部分都是林歆赚来的,所以杨北尊重她的决定。
“那我们拿存在钱庄的银钱去买?”
剩下的银子要留在手上备用。
杨北点头,“行,听你的,不过咱买哪个地方的商铺和田地?”
邕平县是邕南府下边一个发展得比较好的县城,加上有邕州书院在这里,商铺的价格并不便宜,土地也是。
“到时候咱一家人一起去县城看看,顺便带濯哥儿去县城玩玩,可以给大嫂递信,让她先留意着哪里有铺子和田地要买卖的。”林歆兴致勃勃提议。
“嗯。”杨北看她开心,它也高兴,“那一半用来买商铺,一半用来买田地?”
“嗯。”
“还有一件事。”林歆看到踢被子的杨濯,突然就想到了。
杨北不解,“什么事?”
“县城不是有人贩子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抓到,濯哥儿过几天就要去学堂了,到时候还让濯哥儿去县城吗?”林歆忧心忡忡。
“爹娘和大哥大嫂她们都在县城,应该没事的吧!”杨北有些迟疑的说。
林歆,“大嫂平时要管家和打理外边的营生,大哥要专心读书,为下一次的会试做准备,哪有时间精力照看濯哥儿,爹也是,要教书呢,也不能时时看着孩子,娘虽说有空,但是照顾大哥的两个孩子已经很累了,濯哥儿小,很多事都要人帮着才行。"
至于小弟林宇,就更不用说了,也是要读书,听她娘托人带回来的信说,清明过后,他要外出游学了,说是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不能埋头做个书呆子。
这一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
经过林歆这么一通分析,杨北也意识到不妥,岳母是孩子的外祖母,对与杨濯肯定是疼爱的,但是他们为人子女的,也不能一直麻烦长辈。
而且,杨濯本该是她们夫妻的责任。
“那就让濯哥儿在镇上学堂启蒙?等他大一些,会自己照顾自己再送去岳父那边的书院?”杨北笑着将靠在自己怀里的人搂紧一些,将头埋进她怀里,开心的笑,“媳妇儿,我娶到你真是积了大德了。”
他一定要对她更好一些才行,还有他要琢磨一些能挣钱的路才行,不能一直靠着媳妇嫁妆的产出,那样不像话,也会让人瞧不起。
他置办几十亩田地所用的银子,都是没成婚前拿命去拼的,干了一回他就跑路,拿着银子买了地,然后就安心在孔氏的铺子里打杂。